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其中有四位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影响”的定义是什么?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和一位总统,一位宗教领袖和一位企业家,他们的可比性在哪里?当今风流人物和过去名人的可比性在哪里?十九世纪的巨富约翰·洛克菲勒的影响单从时间维度看超过了当今人物比尔·克林顿,但后者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更直接的影响,在这两人之间做出判断时,应该采用什么标准?专家们的依据之一是人物的综合影响力。在权衡思想与发明,当下的成就与昔日的辉煌,以及不同身份、职业等的分量时,还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同一类人物之间,谁该获得荣誉——霍桑和库珀谁该获得伟大小说家的称号?谁该被视为书写美国宪法的第一人?谁第一个启动了动画产业?谁第一个催生了爵士乐?
  第二个依据来自流行文化。判断影响力的简便方法是看市场指数:什么为美国人所喜闻乐见?什么让美国人尊崇追捧?他们最爱购买什么品牌的商品,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麦克杜格尔认为市场经济是美国社会的基础,人物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他(她)给美国人带来了什么。
  但市场并不是万能钥匙,道德标准必须考虑。如何处理“阿道夫·希特勒现象”(美国人称之为“休·海夫纳现象”——休·海夫纳于1953年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此人一直丑闻不断),也就是说,如何看待那些把世界引向另一条道路的人?乔治‘华莱士、约瑟夫·麦卡锡应该在100位名人中占有一席之地吗?人类的核心价值观使评委们没有把“名人100”排行榜变成“恶棍展览馆”,试想,如果单凭轰动效应决定取舍,估计排行榜上至少会有一半人物是“坏蛋”。
  历史功勋中的政治因素也是评判的标准之一。美国是一个大熔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并非各界翘楚都能进入全国性的影响力排行榜。核心竞争力在于一个人物是不是影响“深远”,是不是一个筚路蓝缕的开拓者。美国的缔造者们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民主建国理念,就不会有美国后来的一切。联邦政府的诸多奠基者人选,是因为他们构建了美国人赖以生存的政治大厦。同样,一些宗教界和教育界的名人人选,是因为他们为美国人构建了思想和文化大厦。一些少数民族的精英虽然备受推崇,但他们对美国人整体的影响有限,所以落选。评委布兰迪注意到,众多政治人物入选在所难免,因为他们对于美国大众的生活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有一位评委戴维·肯尼迪指出,一些明星偶像没有进入影响力排行榜是因为大众娱乐式的影响力转瞬即逝,不会给人带来持久的影响。评委们看重的是“开创性成就”:创立不朽的机构、创建文化模式或者带来思维的重大变革。评委朵丽丝·古德温的标准是:“是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谁改变了现在又影响了未来?”她特别强调,伟大的公众人物应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从物质、精神和文化层面影响了美国。
  评委戈登‘吴德希望人们关注人格魅力,他认为美国既需要道德高尚的林肯和华盛顿,也需要沃尔特·迪斯尼和刘易斯·阿姆斯特朗这些给美国带来重大文化变革的人物。评委罗伯特-达勒克顾及到了商界精英和发明家:“人们回顾历史,他们会发现科学技术和经商理财的成就丝毫不亚于政党政治和文学艺术”。他特别强调思想的力量,因为它构成了美国软实力。
  从评委投票选出的名单可以看出:虽然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但排行榜上本土出生的名人占了绝大部分,只有7位在本土以外出生的名人人选。本土中的东部人物又独领风骚:63位名人出自美国最初的13个州,而新英格兰就占了26席。另外,希望自己在将来进入美国名人排行榜的人士大可不必为是否忠诚于家庭而惴惴不安,此次入选的百位美国名人中有91位有过多次婚姻,令人惊讶的是约瑟夫·史密斯多达27个妻子!
  名单中有26位名人具有显赫的政治身份,具有发现或者发明天才的人物紧随其后。戈登·吴德敲定名单之后说:“我们很重视发明家……市场经济的诱惑是巨大的,飞机和电话的出现就大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单中有31位名人在《大西洋月刊》发表过文章,其中有21位擅长写作,比如惠特曼和米德。人们还不难发现,男性占了名单的大部分,只有10名女性上榜。美国白人在排行榜上占绝大多数而且排名靠前,只有8名非洲裔美国人榜上有名,拉美裔、亚裔和原住民则难觅踪迹。
  评选过程富有挑战性,很容易得罪人,沃尔特·迪斯尼居然排在了女权主义旗手伊丽莎白·斯坦顿的前面,评委也很作难:难道漫画大师的地位居然比为一半美国人争取到了平等权利的社会活动家还高?难道没有一位土著印第安人影响了美国历史?少数族裔为什么不在场?声名狼藉的名人也能上榜吗?虽然这是一个比较开明和宽容的排行榜,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人物也跻身其中,但无论如何,美国历史上真正的恶人是被排除在外的,历史学家和普通美国人都认为理应如此。
  总体来讲,历史学家对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特别是转瞬即逝的审美取向并不认同。排行榜收录了七位小说家但只收录了三位音乐人(如“猫王”)、两位运动员、一位好莱坞泰斗,没有导演和演员入选(里根虽是演艺界出身,但他是凭总统的身份入选的)。所有入选的作家,其作品大多比较传统,与通俗文学基本无缘。颇有意味的是,没有一位历史学家进入评委的视野,也许是他们的工作不像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那样具有开创性,难怪评委们自嘲说:“我想我们的影响力还是微不足道的吧!”
  怎么评估“合作者”的影响力也是一个问题,评委们很难把影响力等量齐观的人物作高下之分。当几个人都具有资格时,只能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些人物是不能分开的,比如莱特兄弟,他们只能连袂登场。
  也许这个排行榜里没有你喜欢的人物,如克林顿、施瓦辛格、斯皮尔伯格、拳王阿里、“飞人”乔丹等,他们的魅力系数并不比排行榜中的大多数人物低,只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不是同一时代的历史学家敢贸然判定的。而评委们一致同意三位仍然健在的人物入选,他们是比尔·盖茨、拉尔夫·纳德和詹姆士·沃森,因为他们的影响无论好与坏,放在将来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评委大卫·肯尼迪认为,评价当今人物或者刚刚过世的人物必须慎之又慎;约翰·戈登认为,历史人物的影响往往有一个滞后期,当今历史学家根本无法对他们的功过是非盖棺定论;评委罗伯特·达勒克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好是距离其成名期五十年。参照本次排行中人选的政治人物和他们的“丰功伟绩”,结合美国当下的舆论,人们有理由认为:布什政府的二朝元老,在“沙漠风暴”中大显身手的黑人将军鲍威尔最有资格人选未来的排行榜,联合国讲坛上咄咄逼人的女豪杰奥尔布赖特、黑人政治明星赖斯恐怕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然如果希拉里参加2008年美国大选并入主白宫的话,毫无疑问她会连同美国“第一先生”——那位温文尔雅的“拉链门”主角——共同登上每一次的名人排行榜,想必不会有哪位历史学 家会提出反对意见。
  附录:名人一百排行榜(排名引自《大西洋月刊》2006年12月号):
  1.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拯救了国家,解放了黑奴,再造了美国。
  2.乔治·华盛顿(1732~1799):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赶走了一个国王,也拒绝成为国王。
  3.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写下了美国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五个字:“人生而平等”。
  4.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他告诫逆境中的美国:“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5.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N1804):战士、银行家、科学家、政治家,他带领美国从农业社会走向了工业社会。
  6.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科学家、作家,发明家、外交家。
  7.约翰·马歇尔(1755~1835):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创建人。
  8.小马丁·路德·金(1929~1968):用慷慨激昂的演讲,抒发种族平等的梦想,虽然道路漫长而艰险,但没有其他人能比他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9.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白炽灯、留声机、炭粒话筒、电影放映机……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上帝也惊讶自己居然创造了这么一位发明天才!
  10.伍德鲁·威尔逊(1856~1924):第28任美国总统(1913~1921),国际联盟的首倡人,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11.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创办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第一个托拉斯(1881)的缔造者。
  12.尤利西斯·格兰特(1822~1885):美国第18任总统(1869~1877),美国内战时期林肯帐下得力干将。总统任内,虽然面临战后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境,但力主大赦“叛乱”者,重建饱受苦难的南方。
  13.詹姆士·麦迪逊(1751~1836):美国第4任总统(1809~1817),美国宪法之父,《权利法案》起草人。
  14.亨利·福特(1863-1947):汽车制造商,T型汽车和装配线生产法的发明者,美国汽车时代的催生婆。
  15.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9),一个雄心万丈,励精图治的政治家,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修造运河,扶植托拉斯,为美国进入奋发有为的二十世纪立下了汗马功劳。
  16.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国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
  17.罗纳德·里根(1911~2004):美国第40任总统(1981~1988),保守主义联盟的旗手,开启了“星球大战”计划,促成了冷战的结束。
  18.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美国第7任总统(1829-1837),第二次抗英战争时期为保卫新奥尔良城,击败英军立下赫赫战功。作为第一个伟大的民粹主义者,他让民主思想根深蒂固,使共和体制落地生根。
  19.托马斯·潘恩(1737~1809):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激进主义者,著书立说为美国走向独立大声疾呼。
  20.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一个自强不息的钢铁巨头,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21.哈里·杜鲁门(1884~1972):美国第33任总统(1945~1952)把美国和世界带入了原子时代,继而又把世界带入了冷战的时代。
  22.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歌颂祖国,塑造了美国精神。
  23.威尔伯·莱特(1867~1912)和奥威尔·莱特(1871~1948):两兄弟把人类从地面带上了天空,实现了飞天梦想。
  24.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发明了电话,世界因此变小了。
  25.约翰·亚当斯(1735~1826):美国第2任总统(1797-1801),美国独立战争的旗手之一,建国后首任驻英大使(1785~1788),他夯实了美国共和体制。
  26.沃尔特·迪斯尼(1901-1966):他打造的童话王国无人可比。
  27.埃里·惠特尼(1765~1825):这位机械工程师发明了轧花机,铸就了一个棉纺帝国。
  28.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34任总统(1953-1961),打了一场朝鲜战争,赢了两次总统选举。
  29.厄尔·沃伦(1891~1974):他主政下的美国最高法院(1953~1969)捍卫了美国社会的民权理念,也给美国留下了文化冲突的政治遗产。
  30.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夫人(1815-1902):美国最伟大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全力争取社会改革,为美国妇女争取到了选举权。
  31.亨利·克莱(1777~1852):曾任国务卿(1825~1829)和参议员(1831~1842),鼓吹建立“美国制度”,力主美国南北相互妥协,使内战爆发的时间推迟了数十年。
  3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1),在欧洲完成了他一生最伟大的科学研究。在美国,他的相对论和人道主义情怀使他千古流芳。
  33.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倡导个性主义的游吟诗人,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急先锋。
  34.乔纳斯·索尔克(1914~1995):他发明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根除了世界上最可怕的瘟疫之一——小儿麻痹症。
  35.杰基·鲁滨逊(1919~1972):这位黑人棒球高手打破了体坛的“颜色壁垒”。
  36.威廉·詹宁斯·布莱恩(1860~1925):主张“和为贵”的鸽派人士,因反对参加一战,主张严守中立而辞职。这位“最伟大的国会议员”三次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屡败屡战,终于问鼎国务卿一职(1913~1915)。他的民粹主义思想和逆风而行的作派塑造了美国的权力制衡理念。
  37.J·P·摩根(1837~1913):金融寡头和铁路运输巨子。
  38.苏珊·B·安东尼(1820~1906):她大声疾呼以法律的正义,给美国妇女平等权利。
  39.蕾切尔·卡逊(1907~1964):环保主义的开山之作《寂静的春天》的作者。
  40.约翰·杜威(1859~1952):把国立学校的教育原则建立在民主理念的基础之上。
  41.哈瑞·比彻·斯陀夫人(1811~1896):《汤姆叔叔的小屋》激励了一代人的“废奴运动”,也把内战搬上了历史舞台。
  42.爱莉诺·罗斯福夫人(1884~1962):国务活动家,曾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1945;1949-1952;1961),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1946~1951),在任期间,力促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她凭借美国“第一夫人”的影响和大众传媒的力量 塑造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夫人”形象。
  43.W·E·B·杜波依斯(1868~1963):美国激进派黑人领袖,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参与创建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1909),领导泛非运动,1961年转向美国共产党,后来加入加纳国籍,成为“黑人国际”的先锋人物,著作《黑色的火焰》表达了他的斗士精神。
  44.林登·贝恩斯·约翰逊(1908~1973):美国第36任总统(1963~1969),他英明地颁布了人权法案,却固执地陷入了越南泥潭。
  45.塞缪尔·F·B·莫尔斯(1791-1872):人类进入因特网时代之前,莫尔斯电码是最快捷的联络方法。
  46.威廉·劳埃德·加里森(1805-1879):1831年创办《解放者报》,参加创建美国反奴隶制协会(1833)并担任主席(1843~1865),推动废奴运动,支持《废奴宣言》。
  47.弗里德里希·道格拉斯(1817~1895):黑奴出身,美国废奴及人权运动领袖。他抨击美国的伦理道德,历数蓄奴制度的种种罪愆,旗帜宣明拥护林肯的英明领导,反对南方诸州脱离联邦、分裂国家。
  48.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曼哈顿计划”实验室首席专家(1943~1945),原子弹之父,后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总顾问(1947~1952)。他对自己成为热核武器时代的助产士深感懊悔,因反对美国政府试制氢弹被勒令解甲归田。
  49.弗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1822~1903):园林设计师,绿化美国城市的倡议人,纽约中央公园是其大手笔。
  50.詹姆士-K·波尔克(1795~1849):美国第11任总统(1845~1849),四年的任期足以让他通过战争从南方弱小的邻居那里攫取了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和西南部广袤无垠的土地。
  51.马格丽特·桑格夫人(1883~1966):计划生育运动的首倡者,创立美国计划生育联盟并担任主席(1921~1928),组织召开日内瓦第一次世界人口会议(1927),后任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首任主席。
  52.约瑟夫·史密斯(1805~1844):美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派别摩门教的创始人,主张实行多妻制。该人诡称见“异象”,得“天书(摩门经)”,1830年在纽约创立“耶稣基督末世徒教会(通称摩门教)”,后被捕入狱,在狱中遇害。
  53.小奥利弗·万德尔·霍尔姆斯(1841~1935):法学家,联邦最高法院法官(1902~1932),“最伟大的持不同政见者”,他投书最高法院壮怀激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努力最终完善了美国的司法制度。
  54.比尔·盖茨(1955~):商界巨擘、慈善家、信息时代的“洛克菲勒”。
  55.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美国第6任总统(1825~1829),曾任门罗总统的国务卿(1817),门罗主义的幕后军师,十九世纪美国外交游戏规则的总设计师。
  56.贺拉斯·曼(1796~1859):不遗余力地鼓吹普及义务教育制为他赢得了“美国教育之父”的称号。
  57.罗伯特·E·李(1807~1870):原为北军将领,美国内战时期倒戈,受命为南军总司令(1862),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挥师北进重创联邦军队。战败投降后致力于教育。
  58.约翰·c·霍恩(1782-1850):美国副总统(1825~1832),南方诸州利益的维护者。极力维护奴隶制。
  59.刘易斯·沙利文(1856-1924):摩天大楼之父。
  60.威廉·福克纳(1897~1962):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将,他用文学阐释了一个历经磨难的梦幻般的美国南方。
  61.塞缪尔·龚帕斯(1850~1924):美国最伟大的劳工领袖,他开创了工会的黄金时代。
  62.威廉·詹姆斯(1842~1910):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者,机能心理学创始人。
  63.乔治·马歇尔(1880~1959):作为一名将军,他组织全国力量投入二战;作为一名政治家,他重建了欧洲。
  64.简·亚当斯(1860~1935):女性社会改良家,扶贫济弱的“俗家圣人”,和平主义者。1889年创办芝加哥贫民区的社会福利团体荷尔堂,1931年和尼古拉·默瑞·巴特勒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65.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作家,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的弃儿,150年来,他的思想激励了寻求返璞归真的人。
  66.埃尔维斯·普莱斯利(1935~1977):摇滚之星——“猫王”。
  67.P·T·巴纳姆(1810~1891):把马戏团的表演手法引入影视节目,轰动了影视界。
  68.詹姆士·沃森(1928-):生物学家,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线分子结构,从而揭开了生命密码,1962年与英国的F·H·克里克、M·威尔京斯共享诺贝尔医学奖。
  69.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795~1872):1835年创办第一家现代美国报纸《纽约先驱报》。
  70.威廉·克拉克(1770~1838)和M·刘易斯(1774N1809):探险家,他们西行探险.数以百万计美国人紧随其后开疆辟土。
  71.挪亚·韦伯斯特(1758~1843):他虽然没有创造“美国英语”,但是编纂了《美国英语词典》。
  72.萨姆·沃尔顿(1918~1992):他创建的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也影响了大型商场的经营理念,其口号是:“天天都有优惠价”。
  73.塞卢斯·麦考密克(1809~1884):他的联合收割机结束了传统农业的历史,开辟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74.布瑞汉姆·杨(1801~1877):继承了约瑟夫·史密斯的衣钵,带领一部分摩门教徒寻找乐园来到到盐湖城。首任犹他州州长(1849~1857),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杨伯翰大学以他命名。
  75.乔治·H·鲁思(1895~1948):顶级职业棒球运动员,首批进入美国棒球荣誉厅的五人之一。
  76.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美国最有影响的建筑师,反对“钢筋混凝土丛林”,主张田园式建筑风格,东京帝国饭店、纽约拉金大厦是其杰作。
  77.贝缇·弗里丹(1921~200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言人,她代表家庭主妇诉说了她们的委屈和愤懑,极大地推动了男权主义之下的“第二性”革命。
  78.约翰·布朗(1800~1859):废奴运动领袖,他是英雄,是狂热分子,还是兼而有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有一点不可否认,他擦出了内战的火星。
  79.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1971):他的天赋和魅力把爵士乐从乡间小屋带到了百老汇,打入了影视界。
  80.威廉·兰道夫·赫斯特(1863~1951):报业托拉斯泰斗,新闻炒作的始作俑 者,美西战争的爆发少不了他煽风点火的功劳。
  81.玛格丽特·米德(1901~1978):人类学家,《萨摩亚人的成年》给她带来了学术声望,也招致了非议。
  82.乔治·盖洛普(1901~1984):民意测验的创始人。
  83.詹姆士·F·库珀(1789~1851):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美国革命历史小说、边疆冒险小说和海上冒险小说。
  84.瑟戈德·马歇尔(1908~1993):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法官(1967),曾任副总监察长(1965~1967)。
  85.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作品风格独特,文笔精炼,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86.马丽·B·艾娣(1821-1910):基督教科学派创始人,相信基督的精神力量可以治愈创伤。她发现了“基督科学”(1866),创办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87.本杰明·斯波克(1903~1998):他的一本《育婴保健常识》成为“婴儿潮”时代的畅销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母婴的保健。
  88.恩里克·费米(1901~1954):美籍意大利科学家,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赴美,1942年主持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
  89.瓦尔特·李普曼(1889~1974):哈佛高材生,新闻评论家,世界知名政治专栏作家。
  90.约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玄学论者,基督清教派神学理论家,诲人不倦,认为真正的美德是对上帝全心全意的热爱。
  91.莱曼·比彻(1775~1863):斯陀夫人的父亲,废奴主义者和励志派布道家。
  92.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描绘了大萧条时代农业工人的悲惨图景。
  93.纳特·特纳(1800~1831):“斯巴达克思”式黑奴,曾率领奴隶揭竿而起(1831),数天内杀死57名白人,被俘后被判处绞刑。他的幽灵搅扰了南方白人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94.乔治·伊斯曼(1854~1932):发明家,柯达照相器材公司创建人(1892)。
  95.萨姆·高德温(1882~1974):电影制片人,曾主持米高梅电影公司,蜚声好莱坞电影业将近四十年。
  96.拉尔夫·纳德(1934~):律师,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领导人,环保主义者,设立“汽车安全中心”。现代的“唐吉诃德”,作为“第三支力量”的总统候选人四次赤膊上阵,四次力有不逮,分流了民主党候选人的选票,间接使小布什赢得总统选举。
  97.斯蒂芬·福斯特(1826~1864):美国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创作歌曲约二百首,多数自撰歌词,曲调朴实流畅,《哦,苏珊娜!》《老黑奴》《我悠久的肯塔基故乡》久唱不衰。
  98.布克·T·华盛顿(1856~1915):黑人教育家、政治家,创建肯塔基工业师范学院。
  99.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美国第37任总统(1969-1974),共和党人,其融冰之旅开启了中美建交之门。他打破了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局面,又因“水门事件”黯然辞职。
  100.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白鲸》的作者,后来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其他文献
风靡海内外的《夏济安日记》(1946年1-9月)虽然篇幅上和吴宓的十大本日记相去甚远,但读来却每每为二人极其相似的挣扎而喟叹。钱钟书曾评价吴宓“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乱’的悲剧主角;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仿佛黑夜中的敌手,冲撞着,撕扯着。”(李洪岩《近代学人与钱钟书》,第54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这句话用来形容夏济安,至少是1946年的夏济安,也是恰如其分的。他对R.E宗教式
2017年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不再是拼音字母,而是六个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中央台的电视采访中解释说,这是因为,针对小学生来说,刚入学就学拼音太困难。其实,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是一种遵循人的语言学习规律的改革,可以说是对语言生成原理和语言与人之间的存在关系的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一原理是:语言生成是句生成,人的语言认知思维的基
北京的胡同数不清,但留下来的越来越少,更多的只是留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了。据考证,“胡同”为蒙古语,本是水井的意思,原记为“通”,元代时始有这个称谓。胡同用来标记地理方位,和街道、巷道、弄堂是一个意思,但只有北京叫胡同。一座座的四合院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胡同内,承载着北京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胡同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进行,一条又一条胡同被拆或改造,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再也
邵洵美是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出版家。今年初,《邵洵美作品系列》第一辑五卷终于出版了。他的声音透过时光隧道传到了我们身边。  上海书店在编辑装帧上用足了心思:这套书封面颜色淡雅,略有光泽,隐隐透出国画笔触的花朵,像是从一长幅画卷上剪裁下来,五本的花相似又不相同,整齐地排放在一起颇为诱人。每卷书前配有不少照片图片。相信会吸引读者的兴趣,增进对作者的了解。五卷都是择其中一篇的题目为书名。在《
高考命题总是一项不无遗憾的工作,语文命题尤其如此。作为大规模教育测量工具的母语考试试卷,因参议门槛低、社会关注度高、意识形态关联性强和学科主体意识模糊等因素更是备受关注。随着教改不断深入,考试命题和研究的焦点渐次由知识本位、能力立意向素养中心,甚至于核心素养转移,情感、态度和价值等素养要素也成为考查的必选项。语文如何考?又如何评考?成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已经由一个学术问题演变成为
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是当前语文教学探讨甚多的焦点。引领不是牵着学生不放,而是给学生指点阅读路径,让学生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去,获得自主阅读、自我收获的愉悦。为此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相当的把握,并对文本进行适当解构,再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方能达到教学目的。苏奕如先生在《谈文本的解构》一文中定义:文本解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解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二次建构。黄厚江先生在《解构与整
《北大岁月》一书由荣渠在北大五十年间不同发展时期的日记、书信和诗词构成。它真切记录了荣渠在北大度过的求学、治学岁月,展现了他由一名热血大学生成为一名学养深厚、声望卓著的学者,为真理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作为他的同窗至友,我为有这本书的问世倍感欣喜。  近来,对于名人自传、回忆录中本人或他人荣辱得失记述的真实程度的疑虑,常见于报端。这是因为它们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设计、根据事后的“回忆”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入选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这篇小说没有直面战争,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横截面,描写了车厢中发生的一幕,诠释了对战争的思考,对人性的感悟。我们都知道,微型小说创作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对结尾的处理。囿于篇幅所限,微型小说一般不会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最有技巧的地方在结尾。微型小说总会制造一种突然一转的结尾,造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夏代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商代始建于公元前十六世纪,距今也有三千多年。夏商统治时间累计,长达千年。这一时间约相当于中华文明史的五分之一,是宋元明清四朝历史长度的总和。毋庸置疑,夏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乏,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夏商的了解非常有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已经慨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从古到今,印度人一直视恒河为圣河,他们在河中洗涤罪孽,并将恒河之滨的瓦拉纳西城的石阶视为火化轮回的福地。在印度,恒河和其他河流汇流处都是神地,其中以恒河与亚穆纳河的汇流处安拉哈巴德最为神圣,这颗星球上最大的宗教集会大壶节就在那里举行,圣雄甘地的部分骨灰也撒在那里。  恒河从高山流向大海,从今世流向来生,孕育了宗教哲学艺术之花,决定了流域的精神生活形态。多数东方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