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导管的使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影响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Z=2.218,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χ2=3.943,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χ2=4.202,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P=0.036)。

结论

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EVT中,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其他文献
对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株木害虫的系统调查,掌握了其本底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在刘公岛全域共调查发现林木害虫142种.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林木害虫整体发生情况,相对比较轻.重要的林木害虫是天牛类的蛀干害虫,特别是松林的松墨天牛和褐梗天牛,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也有较多危害,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偶有零星发生的重要危害.刘公岛整体林木害虫发生情况,跟刘公岛作为孤岛的地理特征和植被类型和分布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监测、检疫为基础,物理防治为重点,重点害虫化学防治为补充的防治策略和防控体系,
通过扫描电镜法,观察到中国沙棘、引进大果沙棘和杂交沙棘3大类15种不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表皮毛类型基本一致,并无明显差别.沙棘叶片上、下表皮毛,均具有盾状、星盾状和星状3种表皮毛,且以下表皮着生的表皮毛为多.在3类表皮毛中,数量最多的为盾状表皮毛,最少的为星状表皮毛,星盾状表皮毛数量介于二者之间.沙棘表皮毛的分布特征,是沙棘属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衍生出来的固有特征,在不同类型间基本一致,并无显著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感染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舒适护理,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6.84%,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为(10.3±1.2)d,明显短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2012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给予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
期刊
针对目前江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业上主栽品种混杂的现状,根据叶形、冠形、果形、果色等生产上易于识别的形态特征,参考二元分类法,编写了江西15个主推油茶良种的检索表,为油茶主栽良种采穗圃的营建、苗木规范化生产提供方便快捷的的良种鉴别技术.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儿运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儿运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药物副作用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者出现副作用的几率明显比对
期刊
通过对牡丹微型盆栽在装盆时间、ABT1号生根粉、14-羟基芸苔素甾醇、简易弓形钢架大棚等4个方面在不同处理下受冻害情况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 表明:牡丹微型盆栽最适宜的装盆时间为9月7日至9月22日(白露至秋分);经过50 mg/L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过的牡丹微型盆栽,根系生长旺盛,受冻害影响最小;在极端低温或者倒春寒到来之前,浇施及喷洒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可有效预防冻害;建设简易弓形钢架大棚,可以使牡丹微型盆栽安全越冬,第2年正常开花.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11月1日—2015年7月1日期间的11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56例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56例接受阿奇霉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43%)优于对照组(71.43%),试验组的夜间咳嗽消失时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小儿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注射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B组则接受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B组的79.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相比于注射剂给药,气雾剂给药方式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期刊
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泡桐(Paulownia)林下套种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可行性,总结了红壤丘陵区泡桐林下玉竹种植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泡桐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