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监察,保证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切实把职工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问题及难点
近几年来,企业的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作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制定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对约束干部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产生了明显效果。但从客观分析,对企业领导干部监督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难点。
存在着消极心理,监督意识薄弱。其一,存在着“宽容”心理。少数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把同志间的互相关心变成了无原则的宽容,对出现思想作风问题,认为缺点或错误在所难免;对一些规定要求采取“无所谓”的心态甚至出现违反党纪政纪现象,不能及时严肃处理。其二,还存在担心心理。在一些企业领导班子中,有的同志担心对别人监督会产生搞不好团结,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其三,存在着“形式”心理。对领导的意见和决定,存在明哲保身的依附心理,即使明知有些作法是错误的也不敢提出意见,不敢监督。其四,存在着“错位”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对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不习惯,认为党内监督妨碍决策,影响权威。
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的问题。虽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监督,但是从企业领导干部监督问题来看,当前监督问题上存在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难以到位的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上级监督上,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在下级监督下,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
存在着监督制度不落实,监督制约力不强的问题。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和规定,但一些企业在贯彻执行中不从实际出发,使一些监督的制度和规定流于形式或失之于一般的要求。在企业落实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中,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细化,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造成监督制度在执行中不便遵循和操作。在机制上还存在不系统问题。各企业单位出台了一些有关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但由于这些制度和规定缺乏系统性,使所定制度与规定之间不配套、不协调。在贯彻监督机制上存在不严肃问题。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站段对少数领导干部以“主要领导负责制”为借口,以权谋私,搞权利腐败的问题。
有效途径
加强对铁路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是深化企业改革、维护企业稳定、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育手段,增强监督意识。企业的腐败其实质是权力的腐败。要使每名领导干达到良好的监督并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领导干部自我监督、接受监督和保护监督的意识。自我监督是领导干部修身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方法。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领导干部要履行好领导职责,就要自觉地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登记、廉政写实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回避等制度,主动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领导干部要保持廉洁勤政的形象,也要乐于接受来自组织、群众等方方面面的监督。只有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才能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走出观念上的误区,做到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把同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
多管齐下,形成全面监督领导干部的态势。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形成有效地监督合力,应着力抓好监督。一要强化党组织监督。党组织监督的重点是对同级和下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参与企业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监督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权利授予的监督,防止用人失察和权利错授;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及时调整、充实企业领导班子,保持班子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委要对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生活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下属领导班子和成员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二要强化职能监督。职能监督的责任者是纪检监察机关和财务审计部门。增强监督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对其违纪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有权进行检查核实,并直接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加强对提拔任用干部的监督。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对勤政廉洁的要大力举荐,对有严重不廉洁行为的人要坚决反对,对有不廉洁嫌疑的人要待调整核实后再作结论。加强审计监督。凡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单位,第一管理者任职期间或离任,必须按规定进行审计,以监督其从政行为,评价任职期间的经济绩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三要强化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监督,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和民主议事规则,广开言路,听民声、知民情、察民意,为职工群众实施监督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厂务公开,凡涉及企业改革和重大经营举措,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不公开、假公开的问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制度,加大关口前移的力度,加强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办事程序和环节的制约,确保群众监督取得实效。
强化制度监督,提高约束力。制度建设是推进监督经常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有效监督的依据和保障,没有制度,监督就无从遵循和实施。当前,应重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监督制度:一要建立党内监督责任制。通过制定党内监督责任制,明晰监督主题和客体的权力、义务、责任,形成谁主管,谁监督,逐级监督,各施其责,上下齐抓监督的局面,对出现失职渎职的问题,是哪一级的责任,就追究那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二要实行权力科学配置。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原则,对企业内部领导干部权力适用范围、权限划分、运行程序及制衡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使权利与监督制约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即给企业领导干部多大多宽的权限,就配置多大多严的监督制约机制。给予的权力越大,配置的监督就应越严,以防止出现不受监督的权力真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要修改完善已有的监督制度。为了使制度规范性更强,便于实施有效监督,对原有的监督制度如党内民主集中制、各项监督制度、党委行政议事、决策规则、党内政治民主工作公开等,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防止相互抵触、相互脱节,或量纪上畸重畸轻,使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四要认真抓好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是贯彻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和规定的第一责任者,抓好各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纠,防止把制度、规定作为样子,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党规党法的权威,为加强监督提供有力条件。
(责任编辑: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