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地下情”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挤并快乐着
  
  挤,可能是北京地铁给人的第一印象。其实,大部分时间,地铁还是快捷方便的。唯独早晨上班高峰除外,大家贴在一起,显得相当舍不得,就如同超市里打包卖的金针菇一样。一旦你觉得拥挤程度快要超越你的承受范围,旁边的眼镜男的书一直剐你的脸,你的双腿已经尴尬地贴着座位上一位小姐的双腿,昨天晚上吃的韭菜馅饺子快要呕吐出来时,请默默地数着救命的站点表,到站就得救了——在这里听到最多的庆祝语言是:“下不下啊?不下别堵门儿嘿!”
  传说中的八通线、五号线和十三号线地铁的乘车痛苦指数也相当高。我一朋友依靠十三号线上下班,常有倒霉的时候,连挤3趟车,竟然还在站台上。还有一回,刚坐了一站,就在第二站被挤下去了。更有若干回,因为忍受不了车厢里的百味杂陈,她自动缴械投降,下车遛达了1小时才回家。
  不过,挤归挤,相较于地铁带来的种种好处,这一切还是可以忍受的。
  不少人热衷挤地铁的一个技术性原因是,如果你在高峰时期开车过北京大街,就会明白地铁是一种多么高效的交通工具了。有人开车上下班的后遗症是得了足底筋膜炎——刹车踩得太多的缘故。而地铁不堵车、不迟到,司机不骂娘,还免除了乘务员人工报站时京味儿英语的轰炸,不亦快哉!
  乘坐地铁不用买报纸——身边人手中明晃晃的白纸黑字就在你眼前晃悠,距离亲近得让高度近视眼都可以反方向读懂内容。有时候,左边是《精品购物指南》,右边是《京华时报》;有时候,左边是《法制晚报》,右边是《足球》。天下诸事尽在掌握,顺便还能听听身边人IPOD里放的音乐,当然用山寨手机外放《两只蝴蝶》就让人生厌了。
  好些朋友说起来都挺得意的,一个个大大咧咧的,竟然从来没在地铁上丢过东西!想想并不希罕,小偷的手基本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牢牢限制在身体两侧,想平移一下都难,想伸到自己口袋里都得较劲半天,更别说伸进别人口袋了。即使真能伸进去,想掏出来也是一绝对挑战,更别提迅速转移撤退了。更何况作为自由职业者,小偷挤地铁的动力肯定不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地铁里的上进青年还是很多的。我有个朋友一直利用业余时间读本科,由于单位离家距离很远,地铁便成了他重要的学习场所。他一直坚持在地铁里看书学习,通过不懈地努力,他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了。
  
  尘世中的戏剧舞台
  
  北京地铁还是人间的戏剧舞台。车厢内谈恋爱的、傍老外的、泡小蜜的随处可见,随时上演着真人秀的人间戏剧。近年来,真人秀走向了雷人秀。搞怪造型高频率出没地铁,几乎成了一种平民时尚秀。
  在网上流传的《京城地铁惊现甩手男》视频中,一位男子手拿iphone在玩类似甩保龄球的游戏,不过动作那是相当大,就见他抡起胳膊,将手机甩至眼前,可能也是由于动作过大,每次的表情都能看出游戏失败。就在他甩至第三遍的时候,一个踉跄,摔倒了,手机从手里飞了出去。此时地铁正在关门准备出发,手机就从门缝中甩了出去。这位男子扒了半天车门,最终无奈地放弃了。
  而“脱衣模特儿”视频中,只见表情酷酷的模特儿开始倚在地铁的栏杆上,身上穿着黑底滚豹纹边的大衣。突然,她走到车厢中间,摆了一个模特儿常用的姿势后,就开始脱衣。每脱一层都照例先来一个亮相,第一层是一件枣红色的毛衣,第二层是一件旗袍,第三层是紫色连身短裙,第四层是橙色超短裙,第五层是银色长衫,最后一层是黄色的T恤加白色短裤。至此,已不能再脱,地铁门正巧打开,该女子就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穿着背心短裤招摇出了地铁车厢,一地的衣服依然留在地铁上。
  这些出没在现实生活中的另类人物是纯粹出于娱乐精神,还是带有商业炒作目的?这究竟是一场场行为艺术,还是精神错乱者的胡蹈乱舞?不知道。不过,这至少表明,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的角色扮演程度增加了,年轻人也越来越敢于表现自己。“看与被看”之间,多少人获得了戏剧般的满足感。
  我有一朋友,最擅长在地铁里慧眼识人。在她眼中,在地铁看八卦报纸的男人品级太差,但在车上睡觉或者吃早餐以至于捏着八卦报纸没时间看的男人则更逊一筹。喜欢看报纸招聘版的则显示出此人工作不太稳定和情绪焦虑。请避免拿着大大的高级公文包或电脑包下班,那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暗示,表明你无须回家加班而且工作优越。当然,皮夹里有大量的优惠卡、打折卡将彻底暴露小白领的真实面目。不停地接打电话也是层次不够的表现,表明你是个事务人员,琐事缠身。如果总是打电话布置任务则有炫耀的嫌疑,煲电话粥的更是无可救药。同理,胸前挂个公司吊牌也很逊,虽然好过挂在裤腰上……
  就是这样一个人精,居然也冲动了一把,和在地铁里邂逅的男朋友谈婚论嫁了。据她交代,两人的相识就缘于拥挤的车厢里,他用自己有力的身体为快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的她围出一小块空间,两两相望,可不就来电了么!
  其实,我的朋友中跟地铁结缘的还不止一对儿。这是一对儿为爱情而奋斗的“北漂”。两人实在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工作地点又相隔半座城,便各自与人合租在单位附近。约会时,他们往往只能游荡在街上,有一次数天安门的地砖,差点儿就数清了。可大冬天,这种浪漫也成了奢侈。但是,他们想出了美妙的办法——花四元钱,买两张地铁票,在暖气十足的地铁里坐上一整天。四目相对、十指交缠,车厢便成了他们的世界。恐怕全世界也只有北京的地铁这么可爱了!
  
  编辑 任 娟
其他文献
期刊
就科技发展、社会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之剖析,提出关注社会变化、追索社会需求不仅是创新气象思维,开创、完善、指导气象工作的前提,更是必须永恒关注的主题.这是由气象要素社
提到诗人汪国真,估计40岁以上、有点儿文化的人没几个不知道他的,甚至某些人的媳妇儿,还是当年借助汪老师的诗写情书给“骗”来的,不过我现在要讲的,是一个与您心目中全然不同的汪国真。    诗人、词人、书画家    好多朋友一听“汪国真”,第一个问题就是:“他还在写诗吗?”可见他们对汪老师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这算是对汪老师的滞后型认识。就像一个演员演过一个角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十年
期刊
期刊
本文采取任意抽样的调研方式,对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办学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我国高职高专国际商务类专业设置和办学现状呈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校
设计师眼中的北京    虽然祖籍是外地,但海岩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骨子里早就视自己为地道的北京人。童年时,他住在西堂子胡同1号,还记得对门就是金鱼胡同三号,那是清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桐的府第——那家花园。这条西塘子曾经住的都是显贵,从四合院的规格就能看出,而在幼时海岩的眼中,这里就是他和那群发小玩乐的好地方。  西堂子胡同1号实际上是个假四合院,那是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的故居。上世纪30年代,
期刊
将移动Agent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系统中,提出了Web与移动Agent融合的智能商务模型.该模型不仅保留现有成熟、稳定的Web技术,又增添了移动Agent的功能,为电子商务应用注入了新
期刊
设计了汽车上CAN通讯的高速与低速网络拓扑结构,并对网络节点进行了优先级编码,对其中单个节点进行了基于CAN控制器SJAl000的智能节点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