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和课程设置弊端的影响,常出现一些规律性的错误。本文以在教学中发现的错误实例为基础,分析总结了错误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日语语音教学效果。
  【关键词】日语语音错误 原因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19-02
  在外语教学中相对于词汇和语法教学,语音教学占用时间较少,容易被忽略。但是,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三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语音的正确使用不仅对交际效果有很大影响,对今后的日语学习也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1.日语语音错误分析
  以下例举的错误例句是笔者在初级日语教学中所遇到的实例。
  (1)浊音的发音
  ①転勤(てんきん)→でんきん
  ②確か(たしか)→だしか
  ③桜(さくら)→さぐら
  ④以外(いがい)→いかい
  ⑤いただく→いたたく
  清浊音不分是语音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单独学习五十音图时问题并不十分显著,但是在单词中出现清浊音时,大部分学习者都会混淆清浊音的发音。实例表明,大多数学生有混淆“た” 行和 “だ”行音(例①②⑤); “か”行和“が”行音(例③④)的倾向。
  (2)长音的节拍
  ①両親(りょうしん)→りょしん
  ②どうして→どして
  ③都合(つごう)→つご
  ④メートル→メトル
  ⑤操作(そうさ)→そさ
  与汉语不同,在日语中有长短音之分,不分长短音会造成语义上的差异。长音与短音的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长音不论出现在语中或语尾都有长短节奏掌握不好,长短音的区别不明显,长音脱落现象。
  (3)拗音的发音
  ①主人(しゅじん)→しょじん
  ②種類(しゅるい)→しょるい
  ③急(きゅう)→きょう
  ④教室(きょうしつ)→きようしつ
  ⑤名字(みょうじ)→みようじ
  拗音的发音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混淆“ゅ”“ょ”的发音(例①②③),还有就是音素分解,既不能将前面的音和后面的拗音完全拼在一起,而是将拗音的“ゅ”“ょ”作为单个音节“ゆ”“よ”来单独发音。(例④⑤)。
  (4)促音的发音
  ①行って(いって)→いて
  ②さっき→さき
  ③喫茶店(きっさてん)→きつさてん
  ④作家(さっか)→さか
  ⑤立派(りっぱ)→りつぱ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促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发音方法。促音在发音时需将气流堵住停顿一拍后气流爆破冲出。由于汉语中没有类似于促音的发音现象,所以容易出现促音的完全脱落或发音不明显(例①②④),或发成“つ”(例③⑤)等问题。
  (5)音调及语调
  汉语的音调属于“曲线声调”,而日语的音调是高低音调。日语的音调体现在音节与音节之间,在日语单词中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的音高一定不同,而且一旦下降就不会再升上来。日语的语调具有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意图的功能。在日语中一般陈述句等用平调,疑问句等用升调,表示理解或感叹时用降调。在教学中发现在音调方面,学习者不能熟练掌握高低音的发音规律。语调方面对升调,平调和降调掌握不娴熟等现象。
  2.日语语音误区产生的原因
  从以上错误分析的情况来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母语负迁移
  母语迁移作为心理学概念,是指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因此母语迁移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两种。如果母语的迁移对第二語言习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种积极的影响被称之为正迁移,如果妨碍了第二语言习得,它就属于负迁移。语音迁移也是语言迁移的一个方面。刘(2007)指出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受学习对象原有语音知识结构的影响,将会产生数量众多、关系复杂的正负迁移。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汉语中没有类似于日语的长音,促音,拗音和清浊音之分而造成发音上的错误和生硬。音调方面,汉语有固定的重音模式。而日语的音调的高低变化是在音节与音节之间实现的。因此学生在音调中出现的问题与汉语重音的负迁移是有密切关系的。语调方面,朱春跃(2001)指出,汉语疑问句 “他说妈?”“他说麻?”“他说马?” “他说骂?”中句尾的 “mā,má,mǎ, mà”的基本调型与一般陈述句 “他说妈。”“他说麻。”“他说马。” “他说骂。”中的 “mā,má,mǎ, mà”差异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汉语的语调会受到音调的影响和制约,导致语调起伏不明显,较平稳。而日语的语调明显,语调分工明确。因此可以看出学习者在语调上出现的误区与汉语语调平稳这一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汉语的这一特点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2)教学中存在的因素
  刘(2012)以日语教师为对象的调查中发现,教师都认识到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学习者在语音上出现的问题,同时表明,在日语语音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的制约和教材匮乏的问题。的确如此,从现在日语教学现状来看,日语语音教学受到课时少,授课人数多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为学生一一纠正发音,系统的讲解语音知识的机会较少,难度较大。归于上述原因,学生在语音习得上必然会出现误区。
  3.日语语音误区的应对措施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从以上分析来看,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语音时出现误区的根源首先在于母语的干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充分理解和区分母语及第二语言的语音特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区别两者的最有效方法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给学习者呈现一种引导性的材料,以通俗的语言概括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一策略能达到促进迁移的目的。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在日语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的语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比较说明汉语和日语语音特征,在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讲解新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掌握。因此,在日语语音习得中,我们可以采取上述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克服负迁移,促进有利于习得的正迁移。
  (2)改善日语语音教学的课程设置
  从日语语音教学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该单独设立日语语音课程,增加语音课程学时。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系统的讲解日语语音知识,传授发音技巧,纠正学生发音错误,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提高日语语音教学效果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日文歌曲,也可采取绕口令,语言游戏,影视剧的配音等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接触日语可以加深学生对语音的记忆,熟悉日语的语音语调、语感、节奏,提高发音质量。其次,在语音课堂导入这些教学手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提高语音表达准确度,同时能够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刘伟.音位理论与日语语音教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02):34-38
  [2]杨诎人,崔勇.日语学习中的语音错误分析及指导[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01):25-28
  [3]杨诎人.日语语音学[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祝玉深.关于日语语音教学模式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04):36-40
  [5]劉佳琦.日本語有声.無声破裂音の習得及び教育[M].新星出版社.2011.
  [6]杉藤美代子.日本語音声の研究3日本語の音声[M].和泉書院.1996.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进步,无论是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面还是教学考试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考试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检验手段,一直被视作教育中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面对目前各个学校的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学生就业前景的变化,传统的集中式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制度。过程化考试作为新的课程考核模式,无论是在考试力度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就过程化考试改革做简要
期刊
【摘要】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一是由于学生阅读速度慢,在阅读时无法保证效率,二是学生阅历不够,阅读时很多句子都无法引起共鸣。在这两点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小学语文教师对此束手无策,没有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甚至有的教师对此毫不关心,认为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种错误的观点也导致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被耽误
期刊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在加强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突出老师在情感层面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敏感又特殊的成长阶段,内心敏感、情感丰富,老师更应该给予学生情感关爱,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语文课本中情感充沛的文章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用情感教育感染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文艺美学是传统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色彩突出,长期存在“难教难学”的困境,地方高校的应用转型为此提供了化解的契机和启发,即通过应用化的改革,增强文艺理论直面就业职场的应用效能。为此,在文艺美学课程内容中选取意境专题进行示范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在教学原则及目标中凸显意境的实践性品格,在课堂教学策略中以课文《乡愁》为解读对象展现意境理论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语用”理念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从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秘妙来确定教学内容。萧红语言的变化之美表现在用词之变,句式之变,段式之变,语言形式的灵动变化和内容特征高度统一。  【关键词】用词 句式 段式 变化之美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小学生阅读审美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7—355)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
期刊
【摘要】从现在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实况来看,现状显然不是很乐观。因此,我们以进行家庭作业优化设计为主要探析目标,提出了如何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才能为孩子减轻压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家庭作业 优化设计 创新  【基金项目】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Gs(2017)GHB274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处于起步价段,在教学中存在着本位教育偏颇的现象。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训,将就业当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学课程安排上,素质教育所占比例较小,形成这种现象,和我国当前的社会观念也有内在联系。  【关键词】高职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96-01  一、职业素质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就如何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加强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研究,有利于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婚姻纠纷案例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议论。婚姻关系破裂不仅会涉及到子女抚养权的问题,还会涉及到夫妻间财产分割方面的问题,而财产分割问题引发的大型离婚案例往往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中国婚姻发教学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本文就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婚姻法教学改革新看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经济学 婚姻教学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成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简而言之,学生成语学习的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整体呈现,巧设语境;比较推敲,据义造句;移情体验,再现语境;联想触发,连词成段”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成语学习的过程,充分感受成语的意趣、意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成语 语境 亲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