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目前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并能监督孩子读书。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家庭还可帮助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二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教室里张贴读书名言,发动学生捐献图书,设置班级图书角。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给学生阅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教师以身垂范,与生共读。教师要彻底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带头读书,勤奋读书,给学生树立爱读书的榜样,这样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也变得爱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有句话说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他们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有的爱读名家名著;有的爱读科幻故事;有的沉迷科普知识;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要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不能强求他们读什么样的书,要明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次是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年龄特点,興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三、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首先是保证阅读时间。学生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进行。因此,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要精当,要增加课外阅读作业,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左右自由阅读的时间。其次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火烧赤壁》,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少年闰土》,推荐阅读鲁迅小说《故乡》。 3月5日, 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三是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校每周可开设一、二节阅读课,让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授之以渔,提高阅读质量。四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如续写、改写等)。
  四、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去激励学生。如:开展“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开展“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让学生在上面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增强读写能力;参加“读书知识竞赛”“《弟子规》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评选一次“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在备课过程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依据这样的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进行备课。  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
光调节的叶绿体mRNA的翻译需要mRNA5′,非翻译区(5′ UTR)相互作用的中间作用因子.叶绿体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cPABP)RB47特异性地与PsbAmRNA的5′ UTR结合,并对于该mRNA的翻译是很重要的.定位于叶绿体中与cPABP伴随纯化出来的一种蛋白质二硫化物异钩酶RB60表现出调节cPABP与PsbAmRNA的5′ UTR结合的特性.这种调节是通过可逆地改变有氧化还原特征的cP
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投掷项目,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术,这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协调性、腰腹肌力量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项目。教师在教学正面双手原地前抛实心球时,要考虑到所面临的教育的对象,不同的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针对这个学生的群体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   1. 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动作结构  原地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动态生成的课程教学观是教师必须直面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设目标,找准生成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教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