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欢歌笑语留在花坛的馨香中。”看到这句话,心中充满了暖意,就像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追逐梦想的孩提时代。是啊,每个人的童年该有多少令人难忘的趣事啊!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也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初学作文时,往往写的是自己的真事迹,流露出的是自己的真感情,其中有不少都是被大人认为的“坏点子”、“恶作剧”、“蠢事”、“小心眼”等等。可正是因为学生写的内容不被大人认同,以致很多学生在多次受挫后不敢写出自己的“真面目”,习作上假话连篇,甚至把写作文等同于讲故事——多么悲哀的结局啊!于是,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童心放飞,抒写出童真童趣呢?
一、习作修改要维护学生的本意
1.先纵观全文,了解内容是否符合题意,特别是童趣之何在,然后修改。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不使童趣黯然失色,还能给童趣锦上添花。
2.对话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要口语化。对话及心理活动所用的词语、句子,一般都是口头语,对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用词造句都是书面语,而不是口头语,就会显得老气横秋,还有什么童趣可言?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用词造句,要口语化,符合学生平时说话的口吻,童趣也由此而生。
3.因执利导,不拔苗助长。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时,如需添加一些词语、句子,添加的词语、句子,最好是现在或以前学过的,或学生能够看得懂的。不做“拔苗助长”之事,只行“因势利导”之举。
4.尊重原文,惜字如金。修改学生作文时,能不改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尽可能不改动;能用的事例,尽可能保持原貌……尊重原文,惜字如金,树立学生的信心,呵护学生的童心。
二、习作评语要触动学生的心坎
1.以表扬为主,突出闪光点。心是童趣的源泉,童趣是童心的外在表现。浓浓的童趣会滋养着纯纯的童心。儿童喜欢表扬,这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看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找出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作为作文评语之首,然后再写不足之处。如“你所写的事真有趣,老师看了还想看,只可惜没有分段写。如果分段写,老师看起来会更省力。”“不错,你把‘同桌’描述得真像!不过,你不能用挖苦的词语。‘同桌’看了可会不高兴的哦!”这里说的闪光点,有两层含义:①如果这篇作文的“闪光点”属“全班一流”,甚至属“全班唯一”,教师在评语中及时点明,并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学生一般会沾沾自喜。我们知道,儿童还有一个“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会出现“争取好上加好”的激情。②如果这篇作文的“闪光点”仅仅是与他自己的上一篇作文相比较而言,甚至比他自己的上一篇作文还要差一点半点,教师还是给予表扬。学生心里恐怕会受激动而一热,暗暗地使劲把自己的作文写好。所有这一切,教师都是首先从“呵护童心”出发,并达到使学生主动作文的目的。
2.有针对性,忌格式化。由于学生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过的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的智力各不相同,虽说作文由同一教师辅导,但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有千秋。因此作文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格式化。一般来说,对同一档次的两篇作文,我会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在评语中作出不同的要求。如:写游记一类的作文,外出旅游次数多的同学总比外出少的同学有优势,要求也应该高一些。
3.力求具体,防止抽象。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越是具体的评语,越易理解;越是抽象的评语,越难理解。对低段学生尤其如此。作文评语应该力求具体,防止抽象。如“题材不够新颖”,不如写成“你写的事情不够新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如写成“没有具体写出事情的经过”……
4.语气委婉,犹如对话。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语文水平有限,所写的作文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作文评语在指出不足之处后,可添上一些语气委婉的句子,让学生觉得犹如对话,增添亲近感,起到呵护童心的作用。如这次的作文写得比上次好,就写上“如果你再修改修改,一定还会更好!”
5.形式多样,力求新颖。学生年龄小,总是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如果作文语言形式多样,特别能吸引低段的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星星、卡通画、小动物图案”等等的小印章来代替。另外,还可根据学生作文的优劣档次,分别画上一张大笑、微笑、不笑、苦笑的脸,传递老师对学生此篇作文的看法……不管哪一种新奇的评语,说到底,都是教师用自己的“童心”来博取学生的欢心。”
6.巧用无字“评语”,引发好奇心。辅导学生写作文难,批改学生的作文更难,难在工作量太大。改一篇作文,有时看一、二遍还不够,更何况还要在“呵护童心,赏识童趣”上花费一番心思。不妨来一个“不求篇篇、人人有评语”,多少能减轻一点教师的负担。这样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许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因为没有评语的作文回到学生手里,学生或许会想,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写上什么评语?这就是“无言之处胜有言”。好奇心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巧用。
三、习作交流要放大学生的成就
对于优秀的习作,老师要大力推荐,不仅是向全班范读,更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投稿播出,在黑板报上刊登习作,向某些报社投稿等等形式,让学生的成就得到大范围的认同,使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最大的膨胀。一方面,习作者因为别人的认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坚信自己有写作的才能,使其今后满怀信心去写出更好的作品。另一方面,欣赏者因为羡慕别人的成就,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此,使足劲头,争赶追超,必能有所进步。成就一经放大,效果力大无穷。
总之,只要教师有一颗童心,抱着“呵护童心、赏识童趣”的心态批改学生作文,做一些有益于学生写作的事,不但学生的童心能得到呵护,而且教师自己还能被童趣所感染,享受童趣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一、习作修改要维护学生的本意
1.先纵观全文,了解内容是否符合题意,特别是童趣之何在,然后修改。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不使童趣黯然失色,还能给童趣锦上添花。
2.对话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要口语化。对话及心理活动所用的词语、句子,一般都是口头语,对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用词造句都是书面语,而不是口头语,就会显得老气横秋,还有什么童趣可言?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用词造句,要口语化,符合学生平时说话的口吻,童趣也由此而生。
3.因执利导,不拔苗助长。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时,如需添加一些词语、句子,添加的词语、句子,最好是现在或以前学过的,或学生能够看得懂的。不做“拔苗助长”之事,只行“因势利导”之举。
4.尊重原文,惜字如金。修改学生作文时,能不改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尽可能不改动;能用的事例,尽可能保持原貌……尊重原文,惜字如金,树立学生的信心,呵护学生的童心。
二、习作评语要触动学生的心坎
1.以表扬为主,突出闪光点。心是童趣的源泉,童趣是童心的外在表现。浓浓的童趣会滋养着纯纯的童心。儿童喜欢表扬,这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看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找出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作为作文评语之首,然后再写不足之处。如“你所写的事真有趣,老师看了还想看,只可惜没有分段写。如果分段写,老师看起来会更省力。”“不错,你把‘同桌’描述得真像!不过,你不能用挖苦的词语。‘同桌’看了可会不高兴的哦!”这里说的闪光点,有两层含义:①如果这篇作文的“闪光点”属“全班一流”,甚至属“全班唯一”,教师在评语中及时点明,并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学生一般会沾沾自喜。我们知道,儿童还有一个“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会出现“争取好上加好”的激情。②如果这篇作文的“闪光点”仅仅是与他自己的上一篇作文相比较而言,甚至比他自己的上一篇作文还要差一点半点,教师还是给予表扬。学生心里恐怕会受激动而一热,暗暗地使劲把自己的作文写好。所有这一切,教师都是首先从“呵护童心”出发,并达到使学生主动作文的目的。
2.有针对性,忌格式化。由于学生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过的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的智力各不相同,虽说作文由同一教师辅导,但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有千秋。因此作文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忌格式化。一般来说,对同一档次的两篇作文,我会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势在评语中作出不同的要求。如:写游记一类的作文,外出旅游次数多的同学总比外出少的同学有优势,要求也应该高一些。
3.力求具体,防止抽象。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越是具体的评语,越易理解;越是抽象的评语,越难理解。对低段学生尤其如此。作文评语应该力求具体,防止抽象。如“题材不够新颖”,不如写成“你写的事情不够新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如写成“没有具体写出事情的经过”……
4.语气委婉,犹如对话。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语文水平有限,所写的作文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作文评语在指出不足之处后,可添上一些语气委婉的句子,让学生觉得犹如对话,增添亲近感,起到呵护童心的作用。如这次的作文写得比上次好,就写上“如果你再修改修改,一定还会更好!”
5.形式多样,力求新颖。学生年龄小,总是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如果作文语言形式多样,特别能吸引低段的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小星星、卡通画、小动物图案”等等的小印章来代替。另外,还可根据学生作文的优劣档次,分别画上一张大笑、微笑、不笑、苦笑的脸,传递老师对学生此篇作文的看法……不管哪一种新奇的评语,说到底,都是教师用自己的“童心”来博取学生的欢心。”
6.巧用无字“评语”,引发好奇心。辅导学生写作文难,批改学生的作文更难,难在工作量太大。改一篇作文,有时看一、二遍还不够,更何况还要在“呵护童心,赏识童趣”上花费一番心思。不妨来一个“不求篇篇、人人有评语”,多少能减轻一点教师的负担。这样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许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因为没有评语的作文回到学生手里,学生或许会想,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写上什么评语?这就是“无言之处胜有言”。好奇心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巧用。
三、习作交流要放大学生的成就
对于优秀的习作,老师要大力推荐,不仅是向全班范读,更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投稿播出,在黑板报上刊登习作,向某些报社投稿等等形式,让学生的成就得到大范围的认同,使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最大的膨胀。一方面,习作者因为别人的认可,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坚信自己有写作的才能,使其今后满怀信心去写出更好的作品。另一方面,欣赏者因为羡慕别人的成就,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此,使足劲头,争赶追超,必能有所进步。成就一经放大,效果力大无穷。
总之,只要教师有一颗童心,抱着“呵护童心、赏识童趣”的心态批改学生作文,做一些有益于学生写作的事,不但学生的童心能得到呵护,而且教师自己还能被童趣所感染,享受童趣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