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

来源 :世纪桥·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乔治·爱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百余年来,爱略特以及她的作品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文学评论界虽然从伦理学、文化研究、女性批评等诸多视角对乔治·爱略特的众多小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小说所体现出的帝国意识主题却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她的作品中白人和有色人种、男权与边缘化的女性、文明和野蛮等二元对立比比皆是,帝国意识贯穿于爱略特的文学创作始末。本文以帝国的自我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
  关键词:乔治·爱略特;帝国意识;自我建构
  后殖民主义认为存在“自我”和“他者”的二分法。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指出对立不只是一个结构关系,而是一个力量关系,一个主导、控制另一个。源于二分法的“自我”和“他者”概念是一个基于差异的意义生成单位:由于“他者”的存在,“自我”得以为其在种族、性别、国家和其他领域的优势地位正名。西方人相信他们自己代表先进和优等的文明,其他人都是生理上劣等,文化上落后的“他者”,这为帝国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文明使命”的继承者
  作为殖民主义的必要组成部分,帝国文明或帝国意识与被奉为普遍真理的白人神话有着紧密关系。赛义德认为知识就是要超越当下,渗透遥远的异域。拥有这样的知识就拥有了权威。因此,知识变成了巩固白人和白人文明优越性,同时贬斥其他种族的压迫工具。
  对大英帝国来说,它曾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疆域得名“日不落帝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帝国主义达到了顶峰。人们对工业革命满怀乐观的信心,坚信科技进步会带动国家迈入现代化。英国作家纷纷写作支持这一宏大的帝国意识。乔治·爱略特也不例外,生活在英帝国鼎盛时期,她的作品必然带有值得分析讨论的帝国印记。
  《丹尼尔·德隆达》中的德隆达一直在寻找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但是,不明的身世成为追寻路上主要的障碍。德隆达从小受着英国式教育,最终成长为一名典型的英国绅士,而这并不是他本人所憧憬的,他希望做一番事业,但从一开始就毫无头绪,血亲根源上的不确定性让他感觉像无根的野草一样,不知何去何从。最后,在被莫迪凯告知自己的犹太出身后,德隆达终于从两难困境中解脱出来,找到了归属。莫迪凯一生的追求就是要找寻解救自己民族的“拯救者”,而德隆达就是最好的人选。
  这一看似带有犹太色彩的民族主义实际是与帝国主义不谋而合的。评论家苏珊·梅尔指出,“德隆达的职业是帝国意识的延续”。[7](P.109)梅尔认为“19世纪英国大部分小说最后都肯定了帝国意识。”[7](P.109)根据爱德华·赛义德,小说中的犹太人是“欧洲人的原型”[7](P.116)。小说最后开放式的结局——将德隆达送到东方,也被视为是与帝国意识的同谋,将西方文明带到东方世界。而德隆达事实上是服务于大英帝国的扩张运动的。在第23章中,“在应许之地,每个人都要靠努力奋斗赢取属于自己的那部分……”,[7](P.114)这被看做原犹太复国主义的帝国主义分支,而德隆达则是作为本次征服旅程的先锋。尽管出身犹太家族,本质上德隆达却是“欧洲原型”,从小受英式教育长大,被赋予绅士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知识和贵族地位。
  《丹尼尔·德隆达》中的雷克斯也视为帝国尽忠为其未来事业的取向。雷克斯爱上了表妹格温德琳,却遭到拒绝。在这之后,他不但没有一蹶不振,还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从正在就读的大学退学,转而投身殖民地。而且,在雷克斯眼中,殖民地是充满神秘、浪漫气息的异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殖民地等待文明人的建构,而雷克斯就是去传播文明的使者。
  二、帝国的仆人
  帝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祖辈辛勤劳动,辛苦奋斗的结晶。每一个人都要恪尽其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此一来才能保证文明的发展和传递。
  帝国的仆人作为“本地代理人”,既通晓当地民情,又具有英国本土鲜明的个性。他们代表了中央权威,视东方为其从属国,攫取资源为己所用。《丹尼尔·德隆达》中的乌尔罕就是帝国忠实的服务者。从小在英国接受教育,他将殖民地看作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之地。赴殖民地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要接受严格的公职人员入职考试。考试对应试者的系统知识有非常严格的考量。这在乔治·爱略特的回忆录里也有记载。她丈夫卢斯的儿子索恩在去印度前曾参加过这个考试。索恩写信给爱略特说竞争很激烈,并请她帮忙查找关于英国和德国文学的书籍以及有关印度公务员考试的所有考试资料。由此可见,当时想做殖民地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相当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最终索恩未能如愿通过考试,但乌尔罕通过了。
  有些时候,文明的传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会有冲突和摩擦。这时,适当地诉诸武力,似乎是必要的。《米德尔马契》中当地居民和铁路测量员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例子。在小说中,一群穿着工作服、连衫裙的工人的吵闹打断了他的思路。弗瑞德随即赶过来,厉声呵斥“你们每个人都要在下次巡回审判中被吊死” [7](P.103)。这场面很像一场战役。卡莱布的助手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誓死守护着测量用的水平尺。弗瑞德更是满怀荣耀地对卡莱尔说“如果骑兵(指自己)不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7](P.103)。一片混战随着弗瑞德“骑士”的裁断而终结,由此弗瑞德也悟到了他一直苦苦追寻的职业取向,那就是做一名战争英雄。哪里有骚乱,有暴动,他就去镇压,去制止,在他看来,这才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职业。
  卡莱尔,也像一名殖民地官员。在他眼中,愚蠢、麻木的工人是不可能自觉接受新事物的,这激发了他内心的英雄主义情结。他说“老兄,你们阻止不了铁路: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造。倘若要起来对抗,那你们就是自讨苦吃。”[7](P.104)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都无法阻挡进步的洪流。
  三、男性世界
  大英帝国,尤其在以父权制为特征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以男权为权威的社会。帝国的核心力量是男性,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占据着最大多数的财富和地位。男性角色通常是强壮的,对于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驾轻就熟。忠诚、责任是他们一贯奉行的原则。他们深受“传教旅行”思想的影响,热衷于传教、开拓对外市场、运动,加上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固有的探险精神,构成了英国男性的典型形象。自维多利亚时期以来,最能体现男性气概和帝国关系的狩猎题材类故事受到了极大的吹捧。男主人公通常喜好骑马、打猎和战斗。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一书中,叙述者说“只有你驯服了野马,手里握着枪,这些畏缩的年轻人才会真把你当作可敬可畏的人物”[6](P.91)。玛吉崇拜勇敢的哥哥汤姆,将他比作圣经里的大力士参孙。当他们的父亲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时,是汤姆挺身而出,承担起一家的重负。他将男子气概转化为力量,忍辱负重支撑着磨坊。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汤姆都是整个家族的支柱。   除此之外,爱略特其他小说里也有很多关于男性化气概的描写。对于帝国的男性,职业对于评估他们的自身价值至关重要。如果事业失败,那么自我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在《亚当·彼德》中,亚当被塑造为理想的工匠形象。他“骨骼强壮、肌肉发达”,强有力的臂弯似乎随时都能在力量较量中占据上风。“透着诚实和智慧的粗削脸庞,没有什么比这更美丽”。[3](P.8)
  亚当不但身体上完美无缺,精神上也近乎理想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是第一个无罪的男人。他和恋人海蒂的分手要完全归罪于贪慕虚荣的海蒂。她爱上了庄园主的孙子,亚瑟——金钱的代言人。海蒂对他的爱恋只能带来自身的毁灭。
  后殖民理论家贝妮塔·帕里认为帝国以宣扬秩序和进步法则为己任,因此,为确保大英帝国的正常运转,各级帝国服务者们应忠诚于国家,终其一生向蛮荒之地传播福音。受这种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的驱使,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投身殖民地。“文明使命”得以代代相传;已经服务于殖民地的公职人员们则时刻监督、巩固着帝国的成果。在这样一个男权主导的世界里,帝国的推进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Bhaha,H.The Location of Culture[M].New York:
  Routledge,1994.
  [2]Daniel,B.British Imperial Literature[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Eliot,G.Adam Bede[M]. London:Wordsworth Classics,1997.
  [4]Eliot,G.Daniel Deronda[M]. London:Wordsworth Edition
  Ltd,2003.
  [5]Eliot,G,George. Middlemarch[M]. London:Penguin
  Books Limited,1965.
  [6]Eliot,G.The Mill on the Floss[M]. London:Wordsworth
  Edition Ltd,1997.
  [7]Henry,Nancy.George Eliot and the British Empir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8]Ania,L. Colonialism/postcolonialism[M].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2000.
  [9]Semmel,Bernard.George Eliot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nheritanc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0]马建军.乔治·爱略特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1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彭丽华.中国乔治·爱略特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学 报,2004,(5).
  [13]杨乃乔.后殖民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 强]
其他文献
摘要:浙江树人大学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定位,在该办学理念指引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引与改造,探讨具有服务型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形成情境式教学、研究型教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写作课教学一直是语文课上的一个难关,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课上乐写、会写、巧写,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本文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写作教学结合,探讨在写作课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生活化写作;有效教学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实尴尬  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我们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扣题、如何结构、如何谋篇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关系紧密的物业服务公司也在迅速发展。物业服务公司在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管理纠纷也开始呈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次对安全保障义务做出了规定,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也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法律和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此都规定过于模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物业服务公司对业主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性质、责任性质及责任范围等。本文以案例为线索,通过对案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增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重视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选取经典视频资料和邀请名人来演讲、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用型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因而很多开设市场营
期刊
诉讼欺诈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而近十年来类似危害行为大有蔓延攀升之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观点争议、刑法规定不明致打击不力,使诉讼欺诈违法成本低,与之相反的如若不法企图得以实现则其收入将相当可观。于是,在立法不明,执法不一,理论争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大批冒险家,掘金者,他们妄图钻法律的空子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极大地扰乱了法律秩序和损害了守法公民的合法利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现在对诉讼欺诈的定性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造证据罪;妨碍作证罪;抢劫罪;不构成犯罪等。概言之,现在对于诉讼欺诈之定性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课程教学需突破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外语元素与专业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是一种适用于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发展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缺乏教材、师资不足、教学研讨机制欠缺等因素制约了该教学模式的推进。该模式的教学需处理好专业、专业外语、公共英语等相关课程之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辅导以及考核方式等阶段要将“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贯
期刊
摘要: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是每个基层干部工作必备的五个方面,只有坚持这五个方面,一切立足于现实,我们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党的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群众才能真正的得到实惠,党群关系才能真正血浓于水,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高校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效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目前高校《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总体效果良好,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怎样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仍然还需深入研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模拟“新闻发布会”,增强了课程的生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开
期刊
摘要:优化创新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将从可迁移能力中的人的技能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让学生在社团中具有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社团更加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可迁移能力;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创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何为可迁移能力,可迁移能力是一个人通过人生中的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等几乎所有活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湖南省某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试图对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截止至2012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共有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