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群体事件的特征及加强预警机制研究的意义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通过网络发表观点、寻求支援、发起倡议、组织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表达诉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各种热点事件,我们如何进行舆情疏导,变被动为主动,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引发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内在特征,分析加强预警机制研究的意义,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校群体事件 预警机制 和谐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通过网络发表观点、寻求支援、发起倡议、组织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表达诉求的重要方式。如近年来的“马加爵杀同学”、“宁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钓鱼岛与反日游行”等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带来了各类思维观点的碰撞与裂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911事件”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危机高度重视,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的预警防范机制,相应的法律体系业日趋完备。在国内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当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少,尚未形成权威而准确的概念。较为准确的理解是,针对重大政治事件、自然灾情疫情、各种社会热点等现象,大学生在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上,发布一些煽动性、不客观、甚至是随意编造的信息,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危及高校、甚至是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
  1、现象分析
  以网络为平台,利用校园 BBS、微信、微博、博客、QQ等即时通讯方式,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来发表观点、寻求支援、发起倡议、组织活动等,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使得其通过网络发酵,从而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这类事件往往爆发突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初期往往表现为网络跟帖、短信群发,后期一般会发展为集体罢课、静坐游行等不理智的行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般没有预兆性,这让校方事先难以防范,事中难以控制,事后难以根除。
  2、诱因分析
  尽管整体上大学生有一定是非辨别能力,但不能排除少数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上网充满娱乐心态和发泄心态。这部分学生对不确定的信息或者是未经证实的信息,随意传播,任意跟帖。特别是在境内外反华势力蛊惑、煽动下,一些思辨能力不强、的部分学生,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都有可能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舆情危机。
  3、结果分析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舆情引发网络群体事件,会推动事件得到有效、合理、公正的解决;但同时,由于网络舆情中的一些情绪化的、负面的、不理性的看法,会促使网络群体事件朝着恶性的方向滑坡。
  三、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群体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的意义
  如何防范与应对地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危机,已成为当今地方高校及政府管理者新的挑战。这对于维护地方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1、有利于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营造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但思想也不成熟,充满朝气但容易冲动,对国内外的形势关心且反应敏锐但缺乏理性。随着大学生网民数量的日益增加, 各种社会价值观的碰撞, 各类网络突发事件出现的概率更大。因此,从正面引导、教育、凝聚学生,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从而有效的预防并积极的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形成健康干净、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风气。
  2、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动高校实现科学决策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其发生与发展、变化与变革,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当下大学生正在关注的校园及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这推动着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朝新的研究方向发展。同时,构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高校实现科学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到全面收集、分析、监控舆情,才能理顺情绪,舒缓矛盾,解决问题。
  3、有利于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关键是在问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要采取有效的、适当的预警措施加以防范,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如果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不到位,响应不及时,处理不妥当,不排除高校群体性事件演变成社会性的群体危机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络预警研究暂且还属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内涵与特点、现象与诱因,预警机制的性质模式与构建方式等尚未完全界定。为此,要全面地、客观的、辨证地去分析、研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舆情预警及管控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预警主体、研究者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真正占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阵地,更好的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卢荣华,刘海英,詹沐清.网络舆情及其对网络群体事件的影响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3(12).
  [2]赵会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判与预警的重要性[J].河北法学,2010(10).
  [3]龙雅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康丽珍.新媒体时代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
其他文献
水利工程作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其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予以高度重视,严格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
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比价普遍,毕业生人数也较多。然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一方面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求职者的无业可就,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  针对以上现象,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我们从2012年4月份到10月份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方法深入企业,对石家庄高新区的近60家
本文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的控制措施,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成本,以此
主持人语本专栏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主要处理的是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复合互渗关系,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引导  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上所还来的快乐,进而使精神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提升自我修养,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能陶冶
批量精装修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批量精装修项目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精装修施工水平,有助于保证精装修施工质量.文章以某项目为例,简要概述了该精
199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Ann C. Noble发明了一个复杂的用作品酒的香气轮盘。迄今为止,无论对内行还是新手,这个图表都已成为品酒时的标准工具。这个工具提供了一整套葡萄酒气味的标准术语,初衷是引导你准确地品出不同酒味之间的细微差别。香气轮盘中包括的术语都是确切的,具有分析性的用语,而不是描述感受或者综合性的评价语。香气轮盘的出现受到了国际葡萄酒界的关注,随后得到发展延伸,延伸出红葡萄酒和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或许难以想象,印象中十分普通的葫芦能有这般干变万化的造型,“小猪背着的小福袋”“葫芦茶壶”“镂空葫芦雕”.葫芦,谐音“福禄”,因为果实里有很多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