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这些树,逆着岁月的风暴前行 每一步,叶子就会高出人间一层 每升高一层,就更接近蓝天 蓝天,宽阔 你和我挣扎在水面 树枝伸引,触探未知的光 冷的、暖的 涵蓋在瞳孔里。一束光 通向旷野、沙漠、大河、落日 这都是生命的指向,有一天 我会一一途走 落日坠入悬崖,未知的梦、你的样子 如明月高挂天上 我的手,像树枝,浸泡在月色里 触碰高高的灵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树,逆着岁月的风暴前行
每一步,叶子就会高出人间一层
每升高一层,就更接近蓝天
蓝天,宽阔
你和我挣扎在水面
树枝伸引,触探未知的光
冷的、暖的
涵蓋在瞳孔里。一束光
通向旷野、沙漠、大河、落日
这都是生命的指向,有一天
我会一一途走
落日坠入悬崖,未知的梦、你的样子
如明月高挂天上
我的手,像树枝,浸泡在月色里
触碰高高的灵魂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妮宝贝是最早一批出身于网络平台、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她的作品始终围绕着爱与生死的主题,在旅行的路上、在不断地前行中完成她的写作,这一过程与她的人生轨迹高度结合。特别是在经历一连串的生活方式转变、亲人离世、经历生死、饱尝离散的伤痛之后,她的文风逐渐由晦涩迷离趋向至简还真。本文将结合安妮宝贝人生经历的变化,探讨其作品内容及创作风格一路蜕变的历程。 关键词:自我探寻;写作风格;
摘 要:本文以川端康成代表性作品《雪国》为例,对原著文本进行统一整合,以HTML标记方式,将文本中的章,节及段落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后,采用文本分析软件KH Coder对标记后的整篇文本文档进行相关系列数据挖掘。在挖掘出的相关文本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高频词汇,再以共起网络效果图的形式,展现出彼此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各自所对应的文本内容,进而对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数据化实证分析。 关键词:雪国;数据
怒放的韶光令岁月峥嵘,三月的校园姹紫嫣红,怀揣绮梦的春蝶飞绕土山云亭。她发现一枝伸出曲墙的梅,同一枝条上居然异彩纷呈。粉红、桃红的骨朵儿共生成含苞待放的倩影。她留步愣怔,他聚焦调镜。 检索查证,有人说这是不同品种经过人工干预,授粉改变基因而形成。她却认定这是天造原生,就像忍冬藤。 他打开手机相册:“看,你让梅花无地自容。” “你的嘴是蜂巢祖宗,能把酸梅说成甜杏。”她笑脸盈盈。 三年后的深冬
摘 要: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文艺理论的结合由来已久,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与中国诗学有相通之处,当中的核心概念就是对等原则,即包含相似或同义以及不相似或反义两种,在诗歌中将原本处于选择轴上的对等词语在诗中被横向组合最终构成联句,这与李商隐七律的并列铺排、无序组合的用典方式有所契合。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诗学研究中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和解问题,达到对文学语言的准确解读这一目标。 关键词:李商隐
一 儿时 当我学会蹒跚的走路时 当我一个人摇摇晃晃地推开破旧的木门 嘎呀一声 厚重的门发出刺耳的响声 被门遮住的乐园立即展现在我的眼前 满院的狗尾巴草 随着风儿向我招手 示好 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 咯咯 咯咯的笑 宁静的大院被我的笑声打破 据说 那个笑声可以传的很远 以至可以传到现在的我的耳朵里 当我背上书包上学的时候 我看见狗尾巴草随意地生长在田间地头 我很喜欢它们
摘 要:《新开罗》和《梅达格胡同》是马哈福兹两部现实主义代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埃及当时的社会现状。本文通过对这两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女性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体会作者对女性在社会中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注,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更深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女性形象;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曾以为 我在有生之年 还能够与你走到一起 曾以为 我在入棺之前 还能够听到你唤我的名字 现在 我只剩一捧骨灰 你轻轻一吹 我便飞起来 飞起来的 还有 我的魂灵 一直都在 我一直这样以为 墓 碑 在她的心中 有一座看得見的墓碑 墓志铭刻录了 她二十年前 死去的一段恋爱史 我们曲曲折折 谈了十年爱情 在我的心中 有一座看不见的墓碑 因她心中的墓碑而存在
摘 要:专写女性愁怨的诗歌题材之闺怨诗,自先秦时期发展至唐代已趋成熟。由唐代闺怨诗中包含着不同类型的“闺”与不同程度的“怨”,也可窥得不同类型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构成。典型的怨女生活和情感状态大致有以下三类:宦妇清愁,闺阁寂寞;征妇忧苦,天寒捣衣;商妇怨盼,江口望船。此外,還有少数女诗人抒写自身之怨。由于古代男女诗人在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不同,才女闺怨诗与“男子作闺音” 在诗歌内涵
等待戈多 大风将身体变成了自己的坟山 再用力 也吻不到一滴下落的雨 夜风却吞下了前世便已酿好的苦果 并不吝嗇向世人倾吐 那些隐匿了三百年的往事 故乡的梨落 促成了一支无名的小夜曲 却不能用来演奏 不可说 不可说 春风从来都不可说 但若在河边遇到那个违誓的人 一张口 就能看到他的咽喉 堵满了往事的墨 落墨 从来都是盖棺定论 一语成谶
《舞姬》一作之所以深入人心、感人肺腑,是因为森鸥外把自身经历融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日本精英青年太田丰太郎)奉命留学德国,在此期间与德国贫困舞女爱丽丝相恋,最后在挚友相泽谦吉的劝告和帮助下回归仕途并将爱丽丝抛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舞姬》1890年发表至今,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对其深稽博考,相关探讨和研究包罗万象、层见叠出。 目前国内学者对《舞姬》的探讨多是“爱情悲剧”这一主题,且论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