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11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既给企业带去了不断的发展机遇,也使企业面临着重大挑战。纵观我国的企业发展变化过程,企业已从传统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了战略性管理,战略性管理手段使企业与粗放型的企业相区别。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必基于企业的战略性管理目标而创设,如何构建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文章关注的焦点,也是文章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前言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必然是享有战略性管理目标的企业。企业的全方位经营管理,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到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无不需要运用到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企业的战略受到企业未来愿景及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绩效考评的实施。总之,企业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之间是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若能服务于企业战略,必定会使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企业战略制定得好,又必然会影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基于企业战略构建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而言意义非凡。首先,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展;其次,基于战略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把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战略目标相结合;最后,还能有利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预警能力。
  二、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企业绩效评价组织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价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负责企业绩效评价的部门往往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通常说来,人力资源部门只是负责企业人员的薪酬管理、面试管理等相关方面,由于它们脱离企业前沿阵地,对企业的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便难以把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具体的企业市场信息相关联,在制定各部门的考评指标时难免会失衡失重,无法把握重心。在这一前提之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会过分关注显性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对其它指标的考评。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不到位,影响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影响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的设立。从目前的企业来看,许多企业由于尚未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或是只有一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大框架而无具体管理措施。企业的预算无法细化为具体而有效的财务指标,致使财务指标无法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分配在不同的企业员工身上。由此导致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无法为績效考评制度提供清晰有效的财务指标,影响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此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不高,信息化水平尚待提高。目前大多企业内部尚未建立统一的预算系统,导致预算信息在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传递受阻。由于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有效传递,导致预算管理无法正常实施,由此也影响到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
  (三)企业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不清晰
  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过程中,均重视财务评价指标,轻视非财务评价指标。由此一来,造成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与非财务评价指标失衡,影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分类标准以外,企业的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不清晰,严重影响企业绩效考评标准的制定。内部绩效评价指标,通常指的是企业内部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例如利润指标、经营状况指标等;外部绩效评价指标,通常指的是企业与外部的其它企业或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指标,例如用户满意度、最佳实施基准等。目前大多企业均注重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如企业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等,而轻视了同样重要的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导致企业的内外部评价指标既不一致,也不清晰,给企业绩效考评制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结合度不高
  大多数企业都有制定相关的企业战略,也有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但真正把二者有效融合在一起的企业并不多见。企业的战略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等特点,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能够带动企业绩效考评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通常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战略。只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目标大多固定不变,并不会随着企业战略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相应调整。除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固定不便以外,过分注重短期经济利益也是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往往会以短期经济指标作为突出的考核指标,对企业发展更为有利的长期非经济指标,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员工往往对经济性指标趋之若鹜,对于非经济性的、与其考核关联性不大的指标则较为忽视。
  三、全面构建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组织体系
  企业若想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就要完善其内部的绩效评价组织。企业的绩效评价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实施,但企业在制定绩效评价目标时,不宜只由人力资源部门单个部门来实施,还应当组织企业各部门内部了解公司发展运营具体策略的员工,由大家共同制定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样做一来可以有效避免人力资源部门因为不了解企业发展战略而无法制定出贴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决策;二来也能使企业的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更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不至于形同虚设。
  一般说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具体说来主要有市场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的日常运行环境,这三大环境缺一不可。此外,由于企业要穷尽一切可能满足企业股东及企业员工的利益,因此还要把企业股东及企业员工的相关利益作为企业绩效考评指标制定的重要选择。在做到上述几点后,再把企业的绩效考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细化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与员工之中,让企业内部的员工也一同努力。
  (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推动绩效评价体系实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影响到企业绩效考评制度的顺利实施。由于企业预算指标是企业绩效考评中的关键考核指标,企业预算指标能否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中来,就要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程度如何。
  在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是要做到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再把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层层剖析、层层分解,分解为中期、短期及更短期的预算管理目标,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相互统一,共同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其次,要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数据信息的加工整合,实现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之统一。再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优化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根据企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预估。最后,设立相关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全面预算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进行监督,对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和具体考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只有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切实有效确立下来,才能细化企业的预算目标,把企业的财务指标与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相统一,以推动企业的建设发展。
  (三)明晰并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
  如前述,企业的内部外部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得到清晰合理的配置,致使企业过分注重自身的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以及自身的财务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指标与非财务性的指标。据此,企业需在构建起清晰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后,合理配置企业的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与外部绩效评价指标。除了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以外,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指标之间亦应当得到清晰的配置。如企业的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中,利润指标代表财务指标,經营状况指标代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这二者之间应当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而是同样重要的。
  另外,由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均集中于企业的短期经济发展利益,与企业现阶段的利润收入直接挂钩,因此企业的财务指标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长远发展状况,也无法有效地与企业战略有效结合在一起。过分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往往会导致企业只重视短期利润的增加,而忽视了长期发展可能的潜在风险,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迎难而上是一种极大的阻碍。
  (四)强调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
  为了规避前述提到的企业过分注重短期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而忽视长远发展的问题,企业还需切实有效做到把绩效评价体系与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但企业战略是一个宏观而远大的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则是分散而细化的小目标,要想把这二者有效结合起来,还需要企业做到把自身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先分解成一个个中期目标,再细化成一个一个阶段的小目标,最后再把小目标与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相贴合。企业除了利润为先以外,还要注重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评价、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与企业顾客的紧密联系,以及与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上述这些都可以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体现,并在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体系在绩效考评指标当中。此外,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四、展望
  综上所述,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设定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既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又能够帮助企业早日实现战略性管理。但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逐步实现一个个目标。但目前来看,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尚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绩效评价的内部外部指标单一且不清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法与企业战略有效融合等问题。在后续企业的发展中,应当重点注意从战略出发,构建组织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晰并细化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外部指标。只有做到上述这些以后,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自身的经营发展水平,帮助企业早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贝卡尔特(青岛)钢丝产品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是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策略。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保证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性,笔者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特点入手,论述了绩效计划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意义以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不足之处,重点论述
期刊
会议
在计算机普及和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并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方式逐渐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审计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审计,使得审计工作模式具有更高效的决策力、洞察能力和审计流程化具有大量处理、高数增长和多样化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审计内容进行管理,在信息化技术审计工作模式的管理下,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显著的提升和高效化管理。  一、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单位内部审计质
期刊
会议
道路桥梁施工行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人们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越发重视。本文以强化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的措施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p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资产价值的专业服务,其职业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在评估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市场的活跃和规范,为资产评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以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现状做了描述。第
期刊
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本文从从胜任力视角出发,在阐述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人员素质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人员胜任力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探究了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职业胜任力提升途径。  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人员要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确保能够满足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岗位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工作要求,更好地为公共事业服务。《
期刊
在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经济环境下,“业财融合”的专业能力是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企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企业获取优势资源、进行高质量经营的有效推进途径。从高职院校初级会计人才培养的第一道防线出发,为提高学生“业财融合”的专业能力,探讨了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的实施,从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供给和实践支撑等外部因素入手,结合提高专业素质的内在因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管理型
期刊
成本会计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是企业在价值转移中需要的最低奖励。成本会计影响利益在国家,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同时,成本核算是一个复杂的项目。良好的成本核算对于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公司利润,改善公司生产技术和管理以及正确处理公司与国家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改进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些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