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化虚为实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的作文常常是以记叙为主,题目一般都一目了然,直截了当——难忘的人或有趣的事等,并不深奥费解,但是不少同学的文章写出来,往往千篇一律,少有特色,这可能跟审题与立意的“功夫”还略显稚嫩有关。
  其实,练就一番“功夫”还是有些技巧的,比如说,你可以根据作文题目的大小、虚实来把握内容、确定立意,尝试着在构思时以小见大,化虚为实。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这篇短文——
  一滴水
  文/【英】 拉加托斯
  这一滴水也许是尼格拉瀑布的一部分,它也许曾经有过显赫的奇迹。
  也许只是脸盆里的一个肥皂泡,但它却有洗净劳动者的垢污的功效。
  也许给搞到威士忌酒里去,成为天才家所梦想不到的欢乐的对象。
  这一滴水也许是人脸孔上的汗,所以或许会含蕴有劳动、烦恼甚至痛苦的意思。
  也许可能是你爱人嘴唇上表示愉快和舒服的东西。
  也许只是天上落下来的一滴雨。
  也许是快乐得发狂的一滴泪,不然,就是痛苦得哭出声来的一滴泪。
  一滴水而已,麻雀喝了,得到片刻的精神安慰,可是过一会儿,麻雀会忘记了它的。
  再也许,只是花丛里的一小滴露水,被花的小口吸进去之后,这花便给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采去了,做了香水,洒在身上,这水就成为她的爱人迷惑地追求她的东西。你别小看了它。
  它,一滴水,本身简直就是宇宙的缩影。
  在常人看来,一滴水简直微不足道,用它来做文章,更是有些强人所难。然而,英国作家拉加托斯正是从一滴水生发出种种联想,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它,一滴水,本身简直就是宇宙的缩影”,这显然与“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水滴是渺小的,但借助作家的演绎,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一个“宏大”且耐人寻味的道理,这就是“以小见大”。
  那么,如果反过来,仍是以水来折射背景广阔的生活的意义,是不是也可以有另一个诠释的角度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阿富汗作家乌尔法特是怎样演绎“生活”的——
  生活
  文/【阿富汗】乌尔法特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卻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种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以“生活”为题来写文章,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些抽象、虚幻,因为生活毕竟是个范围很大的话题。然而,本文作者却将它浓缩于喝水的比喻,从而简练、生动又形象地揭示了只有经历磨难和创造,才会懂得生活的意义这个道理。如果从文章的构思上来解说,这就是所谓的“化虚为实”。
  以上两篇短文,都与水相关联,只是一篇将水滴的意义延伸、扩展,使微小的话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而另一篇则把抽象的生活以饮水作象征,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具体化、形象化,让人可知可感。由此看来,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论大小,都需要根据其涵盖的范围作出相应的思考——若是意义明确的“小题”,你可以像《一滴水》那样,从不同角度以多个事件对主题加以烘托,或者由一个角度深入开掘,层层递进地强化主题,以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而如果是意义抽象的“大题”,你便可以借鉴《生活》的方式,化虚为实,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揭示主题的涵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反复提及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尽管词语的表述不同,指向其实是一致的——无论面对怎样的作文题目,选择一个可以有感而发的切入点,以具体的事例、充实的内容,加上独特的构思、生动的描写而演绎成篇,似乎是任何一篇优秀作文成功的“秘笈”。因此,有了这个“秘笈”,再掌握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谋略,你的作文就有可能更上层楼了。
其他文献
四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急救培训,那时,我总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用。但不久后的一次突发事件,让我认识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夏天的一个傍晚,妈妈捂着鼻子急匆匆地进了家门,指缝里不停地流出血,一直流到身上,还有几滴滴到了地上。妈妈用水洗着鼻子,可血还是不停地流。姥姥着急地说:“用凉水拍脑门降温,掐中指。”几分钟过去了,血还是没有止住。“抬头,用纸堵住鼻子。”姥姥又说。我看见雪白的纸球被妈妈塞进鼻孔
期刊
中午的太阳升得老高,像一个大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  吃完午饭,我悠闲地躺在客厅摇椅上看书。耳边突然传来“嗡嗡”的声音,斜眼一看,是一只小小的苍蝇,我没有理睬它,继续看我的书。“嗡嗡嗡”,那只苍蝇还在身边飞,我挥手把它赶走了。  可是,它却没完没了地飞过来打扰我,赶也赶不走,我真的生气了。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我一把抓起苍蝇拍,气鼓鼓地盯着它,趁它落在墙上,“啪”的一下打了下去。结果没打到,它逃
期刊
风先生刚刚搬到了一片冷冷清清的橡树林里,他认真观察了这里的每一棵大橡树,发现自己的年纪比树林里年纪最大的老橡树还要老十几岁。  风先生在搬到这座橡树林之前,一直在热热闹闹小镇工作。他是热热闹闹小镇里最出色的风先生,他吹出来的风不大不小,不紧不慢,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山菊花的香气。每天工作的时候,开朗的风先生都会戴上一顶帅气的灰帽子,披上一件亮白色的斗篷,在半空中飞来飞去。通常他只需要轻轻地挥舞一下斗
期刊
北京下雪了  又一场雪  但我快活不起来  尽管我期盼了很久很久  我想念武汉  那里的孩子们  正在经历另一種“雪”  悲伤,忧虑,冷酷  雪让我想到童话  但童话正在被病毒渗透  雪让我想到诗  但诗被严峻的现实束缚  冷冰冰的数字每天都在攀升  如同群魔在空中乱舞  啊,不,雪花不是魔鬼  那里有小矮人在和魔鬼搏斗  孩子,生存是一个艰难的题目  就像小树的生长要经历必须的痛苦  生命中不仅
期刊
引子  江湖传闻,当今世上有两大高手,一位名叫无影,一位人称凌风。  无影身在江湖,不受任何人的管束。他除暴安良,行侠仗义。几年来,即使被他救过的人也没有清晰地看到过他的相貌,因为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连他的影子都常常跟不上他的身体,每当被救之人说出感谢的话时,无影早就不见了,只剩下他的影子在听着被救之人的那些感激之言。  凌风身在朝堂,担任当今皇帝的三品护卫。他行动之快堪比疾风,胜似迅雷。每当树
期刊
孩子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这是一句很老很老的话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你一定要懂  武汉封城了,这不光是  武汉的事。那些冠状病毒  正沿江而下,去袭击  别的城市  它们来自另一个世界  是一群隐形的入侵者  它们头戴皇冠,耀武扬威  你却很难发现它们  抓住它们  它们欺软怕硬  无孔不入  攻击脆弱的肺  讓你无法呼吸  甚至死亡  大敌当前,我们必须  提高警惕。给每一个人  每一个
期刊
故乡的西岭上有一条向阳的山沟,山沟里有一片梯田,最上面那道石堰子下有一棵老柿子树。老柿子树很粗,两个人搂不过来,树干上有两个朽洞和一个很短的枝茬,树皮皴裂,远看酷似一位慈祥的老人在眺望山下的村庄。它根系裸露,深深扎在乱石之中,虬枝凌空,如同巨蟒盘绕。据村中老人们讲,这棵老柿子树已有上百年的高龄了,在这方乡土称得上一位“老寿星”。它的旁边有两棵粗细不一的柿子树,那是它繁生的,是它生命的延续。因为这条
期刊
刚上初中,我就觉得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唠叨的人,她总会在我看书或是想事情的时候跑过来问我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屋子暖不暖和?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能勉强耐着性子敷衍几声,但是随着母亲问我次数的增加,我往往就会变得非常不耐烦,一脸的不高兴,不希望和母亲再交流下去,而是想继续沉浸在我自己的小世界里。  有一天,邻居的一位阿姨来串门,大家聊着聊着,邻居阿姨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小时候是这一带最
期刊
来到草原,远离了林立的高楼大厦,远离了繁华的街道,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个暑假,我来到如诗如画的乌兰布统大草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又难忘的时光。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满眼绿色;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蒙古包,简洁朴素;这里有成群的牛羊,像飘动的白云。  乌兰布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只有三百多公里,据说是清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因康熙皇帝指挥清军大战噶尔丹而著称于世,更以其迷人的欧式草原风光,成为中
期刊
路路最烦的人就是苏娜。  苏娜是他们班的班长,也是班级QQ群的管理员,所以不管是在班上,还是在QQ群里,苏娜总是习惯对同学指手画脚,管这管那,还动不动就爱跟班主任杨老师打小报告。路路可没少吃她的苦头。  这天,路路正在群里跟同学闲聊,苏娜又来挑他的刺儿,嫌他发的表情太难看,还叫他别净扯些没用的,应该多聊一些跟学习有关的话题。路路被她惹急了,忍不住顶了几句,赌气退出了QQ群。  “退了就别回来!”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