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耐磨材料的分析、特点及耐磨地面的使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通过收集、总结、学习、参考等方法,提出了对耐磨混凝土地面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地坪;工艺流程;材料
1.特点
(1)根据本工法所施工的地面平整、光洁、观感良好,尤其在使用一年以后,更显坚硬如钢板。
(2)像其他地面一样( 水泥或混凝土地面) ,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地面颜色深浅程度有所差异。
(3)依本法所施工的地坪较传统混凝土地坪造价较高,在工业厂房地坪中属较高档次一类。
(4)高强耐磨地坪分为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过渡层和耐磨面层三部分,所涉及的材料、机械和工序较多,而且需经水磨机磨光,虽然如此,其施工方法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很快。
(5)虽然本法所称耐磨面层为混凝土,但从其配合比、搅拌、操作方法、本身性能来看,仍属砂浆一类,因此按“砂浆”对其进行评定。
2.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大面积室内地坪施工,不宜用于刚度较差的楼板面。由于本地坪具有高强、耐磨、防尘、抗冲击、光洁、平整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机械、轮胎制造、橡胶、冶金以及车辆维修等行业的厂、库房地面。
3.工艺原理
高强耐磨层仅有15mm厚,为将其牢固地附着在过渡层上,必须在过渡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面层的施工;同时为了便于面层的施工操作,一要严格控制面层拌合料的配合比( 尤其是水灰比),二要保证过渡层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以防止混凝土陷脚,造成面层拌合料摊铺困难,因此过渡层和面层是一对紧前紧后工序,且其时间间隔须严格限定。
4.工艺流程
(1)过渡层混凝土可根据面层强度及具体设计要求另行确定,但不得低于C30级。
(2)施工流程: 清理混凝土基层,(提前一天)浇水湿润→(提前一天)绑扎过渡层钢筋网→(提前一天)支模→扫浆、贴标→过渡层混凝土的搅拌、摊铺、振捣→提浆机提浆→初凝前后面层混凝土的搅拌、摊铺、刮平,磨光机提浆磨光→随后人工压光→终凝前人工二次压光→养护→分格缝切割→水磨石机磨光→分格缝灌缝。
图一 地坪构造层
5.施工方法及要点
(1)基层清理。将混凝土垫层上的垃圾、泥土、浮灰等铲除,清理干净,必要时用压力水冲刷基层;局部必要时须凿毛处理,清理好基层应提前一天润水。
(2)模板安装。根据每天完成的工作量(300m2左右) 进行模板安装,先定位弹线,在垫层上用冲击钻打洞,用Φ10钢筋植于洞内,固定槽钢([8或[10作模板),保证施工缝顺直,模板面刷隔离剂(模板安装前应刷好,防止污染基层) 。
(3)过滤层钢筋网绑扎。基层清理后,进行钢筋网的绑扎,钢筋网应位于过渡层混凝土的中部,钢筋在施工缝处应截断。
(4)C35混凝土过渡层施工。基层刷水灰比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马上施工C35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普通42.5MPa 水泥,中粗砂,粒径1cm~2cm石子拌和,坍落度3cm左右,机械搅拌,人力推车或机动翻斗车运输,2m刮尺刮平,平板振动器振捣,水平仪控制标高(也可提前贴标控制标高),然后用圆盘提浆机提浆,磨平。
(5)面层的铺设。a.面层混凝土配合比:普通42.5MPa水泥∶金刚砂∶增强剂(FNC-Ⅲ型高强泵送剂)∶水=1∶1.5∶0.05∶0.14(重量比)。其中金刚砂按粗∶细=2∶1(重量)的比例添加,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外观检查拌和料以手握成团,稍稍出浆,1m 高处落地散开为宜。b.拌和:拌和采用0.2m3强制式砂浆搅拌机。按骨料,水泥,外加剂,水的顺序依次加入搅拌筒内,每盘可投入150kg水泥,搅拌必须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c.摊铺:待C35混凝土初凝前后,立即开始摊铺面层拌和料;并在C35混凝土终凝前,完成第一次人工压光。用水准仪控制标高,用刮尺刮平,用圆盘提浆机磨平提浆;再用刮尺重新找平,磨光;随后由人工用铁抹子压抹1遍~2遍,待面层混凝土终凝前,再由人工用铁抹子进行第二次压抹( 1遍~2遍)。d.养护:施工完成后12h即可拆模,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气温低于5℃(不得低于0℃时),应覆盖塑料薄膜,草包,保温养护。e.分格缝(条)的施工:根据气温情况,10℃~15℃ 温度下,面层施工完成3d~4d即可作切割缝,缝深2.5cm左右,缝宽不大于4mm,采用地面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缝必须弹线切割,保证顺直。切割缝一般按6m×6m施工,但面层的施工缝处不必作切割,基层混凝土的缝(分格缝,施工缝)必须与面层缝(切割缝或施工缝)对齐。填缝材料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可以采用沥青胶泥或环氧胶泥。注意对于地坪经常承受坚硬车轮(比如铁车轮) 冲击的区域不得采用切割缝,可参照水磨石地坪界格条的施工方法,镶嵌金属界条(如铜条)。f.面层的磨光:面层养护4d~6d开始用磨地机磨光,磨光范围用粘土打坝蓄水深度1cm 左右,磨地浆用车运走,磨块采用金刚磨块。
6.面层主要材料
(1)材料要求。普通 42.5MPa 水泥应符合GB 175-2007的规定,面层水泥必须使用同一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严禁使用火山灰水泥。金刚砂骨料必须洁净,未被污染;不得夹有螺旋状颗粒,锈渣或其他杂质,粗骨料粒径一般在2mm~4mm,细骨料粒径一般为0.8mm~2mm,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不得超过15%,否则应筛去。
(2)面层每平方米材料用量。面层配合比必须经实验室试配确定。每平方米参考用量:42.5MPa水泥:23kg;金刚砂:35kg;外加剂:1.15kg。
7.质量要求
(1)试块留置。过渡层和面层分别按混凝土和砂浆的要求留置试块,其中面层砂浆应按每1000m2至少留置一组试块。
(2)强度检测。分别执行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砂浆部分)。面层强度不低于M80。
(3)成活后的地坪应符合GB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并作到表面平整,光洁,坚硬,完整,无砂眼,分格缝顺直。 [科]
【参考文献】
[1]国振喜,韩兆平.简明建筑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李伟,王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混凝土地坪;工艺流程;材料
1.特点
(1)根据本工法所施工的地面平整、光洁、观感良好,尤其在使用一年以后,更显坚硬如钢板。
(2)像其他地面一样( 水泥或混凝土地面) ,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地面颜色深浅程度有所差异。
(3)依本法所施工的地坪较传统混凝土地坪造价较高,在工业厂房地坪中属较高档次一类。
(4)高强耐磨地坪分为混凝土基层、混凝土过渡层和耐磨面层三部分,所涉及的材料、机械和工序较多,而且需经水磨机磨光,虽然如此,其施工方法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很快。
(5)虽然本法所称耐磨面层为混凝土,但从其配合比、搅拌、操作方法、本身性能来看,仍属砂浆一类,因此按“砂浆”对其进行评定。
2.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大面积室内地坪施工,不宜用于刚度较差的楼板面。由于本地坪具有高强、耐磨、防尘、抗冲击、光洁、平整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机械、轮胎制造、橡胶、冶金以及车辆维修等行业的厂、库房地面。
3.工艺原理
高强耐磨层仅有15mm厚,为将其牢固地附着在过渡层上,必须在过渡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面层的施工;同时为了便于面层的施工操作,一要严格控制面层拌合料的配合比( 尤其是水灰比),二要保证过渡层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以防止混凝土陷脚,造成面层拌合料摊铺困难,因此过渡层和面层是一对紧前紧后工序,且其时间间隔须严格限定。
4.工艺流程
(1)过渡层混凝土可根据面层强度及具体设计要求另行确定,但不得低于C30级。
(2)施工流程: 清理混凝土基层,(提前一天)浇水湿润→(提前一天)绑扎过渡层钢筋网→(提前一天)支模→扫浆、贴标→过渡层混凝土的搅拌、摊铺、振捣→提浆机提浆→初凝前后面层混凝土的搅拌、摊铺、刮平,磨光机提浆磨光→随后人工压光→终凝前人工二次压光→养护→分格缝切割→水磨石机磨光→分格缝灌缝。
图一 地坪构造层
5.施工方法及要点
(1)基层清理。将混凝土垫层上的垃圾、泥土、浮灰等铲除,清理干净,必要时用压力水冲刷基层;局部必要时须凿毛处理,清理好基层应提前一天润水。
(2)模板安装。根据每天完成的工作量(300m2左右) 进行模板安装,先定位弹线,在垫层上用冲击钻打洞,用Φ10钢筋植于洞内,固定槽钢([8或[10作模板),保证施工缝顺直,模板面刷隔离剂(模板安装前应刷好,防止污染基层) 。
(3)过滤层钢筋网绑扎。基层清理后,进行钢筋网的绑扎,钢筋网应位于过渡层混凝土的中部,钢筋在施工缝处应截断。
(4)C35混凝土过渡层施工。基层刷水灰比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马上施工C35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普通42.5MPa 水泥,中粗砂,粒径1cm~2cm石子拌和,坍落度3cm左右,机械搅拌,人力推车或机动翻斗车运输,2m刮尺刮平,平板振动器振捣,水平仪控制标高(也可提前贴标控制标高),然后用圆盘提浆机提浆,磨平。
(5)面层的铺设。a.面层混凝土配合比:普通42.5MPa水泥∶金刚砂∶增强剂(FNC-Ⅲ型高强泵送剂)∶水=1∶1.5∶0.05∶0.14(重量比)。其中金刚砂按粗∶细=2∶1(重量)的比例添加,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外观检查拌和料以手握成团,稍稍出浆,1m 高处落地散开为宜。b.拌和:拌和采用0.2m3强制式砂浆搅拌机。按骨料,水泥,外加剂,水的顺序依次加入搅拌筒内,每盘可投入150kg水泥,搅拌必须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c.摊铺:待C35混凝土初凝前后,立即开始摊铺面层拌和料;并在C35混凝土终凝前,完成第一次人工压光。用水准仪控制标高,用刮尺刮平,用圆盘提浆机磨平提浆;再用刮尺重新找平,磨光;随后由人工用铁抹子压抹1遍~2遍,待面层混凝土终凝前,再由人工用铁抹子进行第二次压抹( 1遍~2遍)。d.养护:施工完成后12h即可拆模,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气温低于5℃(不得低于0℃时),应覆盖塑料薄膜,草包,保温养护。e.分格缝(条)的施工:根据气温情况,10℃~15℃ 温度下,面层施工完成3d~4d即可作切割缝,缝深2.5cm左右,缝宽不大于4mm,采用地面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缝必须弹线切割,保证顺直。切割缝一般按6m×6m施工,但面层的施工缝处不必作切割,基层混凝土的缝(分格缝,施工缝)必须与面层缝(切割缝或施工缝)对齐。填缝材料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可以采用沥青胶泥或环氧胶泥。注意对于地坪经常承受坚硬车轮(比如铁车轮) 冲击的区域不得采用切割缝,可参照水磨石地坪界格条的施工方法,镶嵌金属界条(如铜条)。f.面层的磨光:面层养护4d~6d开始用磨地机磨光,磨光范围用粘土打坝蓄水深度1cm 左右,磨地浆用车运走,磨块采用金刚磨块。
6.面层主要材料
(1)材料要求。普通 42.5MPa 水泥应符合GB 175-2007的规定,面层水泥必须使用同一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严禁使用火山灰水泥。金刚砂骨料必须洁净,未被污染;不得夹有螺旋状颗粒,锈渣或其他杂质,粗骨料粒径一般在2mm~4mm,细骨料粒径一般为0.8mm~2mm,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不得超过15%,否则应筛去。
(2)面层每平方米材料用量。面层配合比必须经实验室试配确定。每平方米参考用量:42.5MPa水泥:23kg;金刚砂:35kg;外加剂:1.15kg。
7.质量要求
(1)试块留置。过渡层和面层分别按混凝土和砂浆的要求留置试块,其中面层砂浆应按每1000m2至少留置一组试块。
(2)强度检测。分别执行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砂浆部分)。面层强度不低于M80。
(3)成活后的地坪应符合GB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并作到表面平整,光洁,坚硬,完整,无砂眼,分格缝顺直。 [科]
【参考文献】
[1]国振喜,韩兆平.简明建筑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李伟,王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