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又常常与环境和材料密切相关,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在幼儿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应材料。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探索。下面笔者谈一下我们班级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创设环境,促进幼儿发展的。
  一、通过自主收集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和资料仅仅是为了布置墙面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明确,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种子的分类”时,家长和孩子们不仅搜集了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有的还搜集到了这些种子的棵,有芝麻棵,葫芦棵,大豆棵,麦子棵等等,当这些展现在活动室里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兴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原来芝麻是长在这个上面的!大豆是在夹里包着的,还有,小麦居然长了这么多神奇的小刺!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乐此不彼,效果可想而知。再比如在进行“多变的图形”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拿来了自己家里的蒲编飞碟,有的拿来了玉米皮制作的太阳花,有的拿来了爸爸妈妈做的草墩子,蒲席子等。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就了解了图形的分类,以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孩子们在主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其次,对于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幼儿格外珍惜并乐于探究,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乐趣。在“动物”主题中,孩子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海龟生蛋”的玩具,他们用这一玩具讲故事,发现原来身边的废旧材料可以变出这么好看的东西,对搜集材料的兴趣也更高了。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首先,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材料要多样。在主题活动中,丰富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投放一些可供幼儿探索发现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那么,如何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呢?我们在区角中投放了许多手工制作的材料,小朋友们很感兴趣,陆续做了许多小动物,有毛茸茸的绵羊,可爱的小熊,狡猾的狐狸等,但是,放在哪里好呢?如果堆在桌子上,会影响小朋友的活动,而且,小朋友提出各种动物放在一起也不合适。于是,搭建一个动物园的设想提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各种废旧的包装盒连在一起作围墙和大门,在教室门口搭建了一个“动物乐园”,小朋友可以随时将自己制作的美工作品和家里带来的长毛绒玩具摆放到“动物乐园”里面去,同时,要考虑怎么放、放在哪里更合适?就在小朋友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家,环境也逐步丰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自主地与材料产生互动,与同伴产生互动,与环境产生互动,他们始终积极地参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小朋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可以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比如在研究“制作篦子”的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教师提供了双面胶、白胶、绳子等物,孩子们一开始用白胶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们又尝试用双面胶,也不行;再用绳子扎,由于绳子的区别,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最后,还有的孩子回家进行试验,研究出了用针线缝制的方法。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教师不能用语言直接给予的,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在对材料的探索、操作与实践中获得的。
  三、在师生共建环境中,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良好的环境会给人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材料的创设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因为环境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环境往往由教师来设计、布置,环境创设仅仅是为了美观。而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幼儿搜集的资料以及活动开展的情况布置成墙面,让环境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中,孩子们有的拿来了我们博兴的老粗布,有的拿来了麦秸秆制作的精美小玩意儿,有的拿来了高粱秆做的小篦子,还有的拿来了用玉米皮编织的许多工艺品。孩子把自己搜集的材料变成了教室的墙面,一有空,他们就会聚在墙壁前,有的会用玉米皮编织小辫子,然后做成各种图案,有的用纸捻子在模上编织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像老奶奶那样熟练的穿着小篦子。材料成了一位无形的老师,使孩子们更爱学习了。
  当然在环境和材料的运用上,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如:材料何时投放更适宜,如何选择材料等,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让我们树立以孩子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设环境和材料,让孩子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其他文献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式的编排体例,理论性强、知识跨度大,从而加大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寻求一种破解历史新课程的有效学习办法,这已成为老师们常常思索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善于运用历史地图对高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人们常说按图索骥,事实上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充分使用历史地图、历史插图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已成为学好历史的一个必要手段。事实上,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确实具有形象、直观的
针对传统最大多普勒频移估计算法在低速移动或每帧中传输OFDM符号数较少时估计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针对NGB-W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的传统多普勒频移估计算法的改进算法。本
自然界光照强度的动态范围较宽,而普通相机的动态范围远远达不到,因此,导致拍摄的图像中存在某些区域过度曝光和曝光不足,造成图像质量欠佳。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对同一场景的多幅不同曝光图像分别进行小波变换;接着,对低频分量平均加权,获取图像近似部分的融合分量,并对高频分量基于区域方差确定权重系数,继而加权平均获取细节部分的融合分量;最后,小波逆
对于智能电视来说,由于运算能力的不足以及交互运算的相关问题,在运行交互性应用时交互运算时延较长。针对这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智能电视网络接入方式以及社区的电视分布情况,
与其他进化算法相同,人工蜂群算法也会在搜索后期由于无法产生新位置而出现搜索停滞现象。基于此弱点,本文以两个食物源的中心位置为基准点,两者之间的方差为前进步长,提出一种基于分布更新的人工蜂群算法。此外,针对雇佣蜂和侦查蜂的不同特性,为其采用不同的食物源选择方式,使得算法既可以保证全局搜索,又可以加快收敛速度,标准测试函数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为解决传统灰度图像分割问题中由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