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在督导组领导的率领下,我们整个学区的老师携手踏上了课改之路。当时,学校由于师资紧缺,安排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语文学科教学,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让我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最关键的是有一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当不理想,居辅导区后几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每天费尽心思去讲,声音都哑了。可怜的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一听要实行课改,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老师从讲台上解救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一举两得的机会让我满心欢喜。于是,我开始小心翼翼地行动起来,决定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随即把我班学生分成了6个组,每组最多7人,同时,每组指定一名“得意门生”担任小组长,并制定小组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奖励机制。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初步学习。但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小组建设中,人员如何分配才合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仔细分析了每个学生的成绩、个性特点后,我决定:组长可采取自荐和老师制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至于哪个组安排哪些组员,采取了两种办法:第一,组员选组长。让孩子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愿意服从的组长。其目的有二:一方面是对组长的督促,没有人选的组长就应该好好反思了,为什么没有同学喜欢我,服从我的管理呢?另一方面,自己选出的组长,会更愿意接受和服从安排,就算偶尔不服从管理,老师和组长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质问:当初可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如今为何反悔?有利于小组长开展工作和小组凝聚力的形成。第二,组长选组员。有的组长有十余人选,而有的组长只有一两个人选。这时,反过来,让组长选组员。其目的与第一中方法类似:一方面,是对小组长的警示——组员是自己选的,要对组员负责到底,当自己的组员出现问题时,不能埋怨,而要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让组员反思:为什么没有组长喜欢我?我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安排不下来的情况下,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习惯、个性等进行安排。这样做以后,组长与组员间的合作比以前明显好转。印象最深的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班需要对人数最少的一个组进行分流,当时,该小组长组长黄丽芸坚决不同意,她一再告诉我:请相信她,她一定会把这个小组带好的!我很欣慰,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小组长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如果越来越多的同学被激发出这样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该是一个多让人羡慕的班级!我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小组的建立,座位发生了变化,拉近了同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给孩子们制造了聊天的机会,课堂上总是出现乱哄哄的情况,小组讨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令我相当头痛,也曾一度徘徊: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期末的成绩会跌到什么样的低谷?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是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如果坚持下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是坏,不得而知。正当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时,一次偶然的发现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艳阳天,让我放弃了犹豫:一次练习课上,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的小组长竟给他的组员进行讲解,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可以说讲得头头是道,组员也听得很认真。他们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每堂课都必须要老师讲呢?其实学生也可以讲得不错的。为什么教室会出现乱哄哄的情况呢?是因为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做?于是,我抓典型,召开组长会议,培训组长,从此,语文课的生字和词语大胆地交给小组自学完成。数学课的练习也是如此,随后老师进行随机抽查。没想到,这样一来,孩子们上课的时候都有事做了,课堂上讨论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不到一学期,就有小组学习流于形式了,很多奖品对他们一点激励作用都没有了。当时,我也曾一度把课堂还原成了传统教学。可是,一次课改会议上,易组长的一句话又重振了课改信心。他说,课改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你们大胆地去践行,我们无条件的支持。有困惑很正常,我们要一起探索出解决困惑的办法。但课改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有了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同时,督导组也想方设法带我们出去学习,最让我震撼的是浦江中学的学习之旅,参观了浦江中学的课改课堂,我更坚定了我的课改信念。
当然,我们在课改的路上还有许多问题,还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也没有创建出完整的课改模式,但我在课改中,真的是轻松了自己,锻炼了学生,成就了学生。现在,我们的学生基本能自己管自己了,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到课外。一年之后,学生从座位走上了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黑板上挥洒自如;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群局促不安的农村孩子,他们大胆想象、热情洋溢、伶牙俐齿,个个争当课堂的主角,用他们的自信谱写他们美丽的人生。
回顾过去的课改之路,虽然我们也有徘徊,也有踌躇,也有抱怨,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放弃,坚持走了下来。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课改这条路上,我们携手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课改之路,符合我们实际的课改之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幸福老师,育栋梁之才!
有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段台词:有些路不好走,有些坎不好过,但是只要你咬咬牙、闭上眼,一转身,说不定你会看到非同寻常的风景。当我们面对课改还有些迷茫的时候,试着向台词里说的那样做做,相信我们会在课改之路上寻找到不一般的风景。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小组的建立,座位发生了变化,拉近了同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给孩子们制造了聊天的机会,课堂上总是出现乱哄哄的情况,小组讨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令我相当头痛,也曾一度徘徊: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期末的成绩会跌到什么样的低谷?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是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如果坚持下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是坏,不得而知。正当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时,一次偶然的发现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艳阳天,让我放弃了犹豫:一次练习课上,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小组的小组长竟给他的组员进行讲解,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可以说讲得头头是道,组员也听得很认真。他们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每堂课都必须要老师讲呢?其实学生也可以讲得不错的。为什么教室会出现乱哄哄的情况呢?是因为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做?于是,我抓典型,召开组长会议,培训组长,从此,语文课的生字和词语大胆地交给小组自学完成。数学课的练习也是如此,随后老师进行随机抽查。没想到,这样一来,孩子们上课的时候都有事做了,课堂上讨论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新鲜感很快就会消失,不到一学期,就有小组学习流于形式了,很多奖品对他们一点激励作用都没有了。当时,我也曾一度把课堂还原成了传统教学。可是,一次课改会议上,易组长的一句话又重振了课改信心。他说,课改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你们大胆地去践行,我们无条件的支持。有困惑很正常,我们要一起探索出解决困惑的办法。但课改必须坚持下去。因为有了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同时,督导组也想方设法带我们出去学习,最让我震撼的是浦江中学的学习之旅,参观了浦江中学的课改课堂,我更坚定了我的课改信念。
当然,我们在课改的路上还有许多问题,还会遇到许多问题,虽然我也没有创建出完整的课改模式,但我在课改中,真的是轻松了自己,锻炼了学生,成就了学生。现在,我们的学生基本能自己管自己了,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堂到课外。一年之后,学生从座位走上了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黑板上挥洒自如;课堂上,他们不再是一群局促不安的农村孩子,他们大胆想象、热情洋溢、伶牙俐齿,个个争当课堂的主角,用他们的自信谱写他们美丽的人生。
回顾过去的课改之路,虽然我们也有徘徊,也有踌躇,也有抱怨,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放弃,坚持走了下来。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课改这条路上,我们携手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课改之路,符合我们实际的课改之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做幸福老师,育栋梁之才!
有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段台词:有些路不好走,有些坎不好过,但是只要你咬咬牙、闭上眼,一转身,说不定你会看到非同寻常的风景。当我们面对课改还有些迷茫的时候,试着向台词里说的那样做做,相信我们会在课改之路上寻找到不一般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