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扭带,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制图教学 课堂提问 识图能力 绘图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的提问,一是要遵循学科本身规律与编排特点,教师应把握每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认清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晓其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掌握知识规律的提问。二是制图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可以提“什么是××”等问题,它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因此提问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一、直问与曲问相辅相成
提问通常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但有时为达到某个目的却可以迂回绕道,问在此意在彼。如要判断平面位置关系,不是单纯地问:这是什么平面?而是要找出该平面在各投影面上的投影,根据投影判断其位置关系。
如图2中A面:在主视图中反映实形,在俯、左视图中聚集为实线,根据“平面平行投影面,平面投影实形现;平面垂直投影面,平面投影聚为线”可知A面平行正面,同时垂直水平面和侧面,则可判断A面为正平面。同理可得出B、C、D面的位置关系。(B为铅垂面,C为侧平面,D为正垂面)。这样,曲问委婉含蓄,容量丰富,有利于激趣励智。它不晦涩,不故弄玄虚,而是建立在心理科学上的一种提问艺术,运用曲问,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约”与“丰”互相依存
“约”是就形式而言,问题要精而恰当,避免繁杂琐碎,“丰”是就容量而言,问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如在讲制图基本知识时,作了“根据已知图形,按1:1作图”的题型,根据作业情况,我归纳出现较多的问题,在幻灯片上画了一张“问题”图和正确图,在作业讲解时,以提问的方式来求“正”:请学生对照正确的图指出“问题”图中的错误,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纷纷指出图中的错误,待基本差不多时,我作了一个总结,“问题”图中共有八个问题:
1)点画线模糊不清,没有加深;
2)各类线型不符合标准,同类线型粗细不一致;
3)加深后,圆和圆弧的浓度低于直线(圆规内的铅芯应比画直线铅笔芯软些);
4)加深直线后加深圆弧,以至直线与圆弧相切处不能光滑连接;
5)画连接圆弧时,未求出圆心位置与切点,凑合作图,连接圆弧起始不明确,连接不光滑:
6)将顶尖上的锥度1∶1.5画成斜度1∶1.5;
7)注尺寸时,全图数字、箭头大小不一致;
8)图面布置不匀称、不合理。
通过对比、讨论、总结、更正,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错在何处,而且使他们掌握圆和各类直线的绘图技能,这些正是制图的基本功,这样,问题数量少,容量大,一问多能,以约寓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深与浅互相转化
需要解决的问题较深奥,难度大,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或以旧探新,铺路搭桥;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如在讲截交线的画法时,我作了三图,要求学生补画出其中的截交线。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忽略,经常弄错的知识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五、主体与客体互相逆转
在设问与答问这一矛盾中,设问为主,答问为客,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鼓励学生提问,另外,学生设问,教师常需正面答问,但有时可反客为主,反答为问,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行求解。这种反客为主并不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反,恰恰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
总之,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以教材的编路、学生的学路为依据,并以学生的学路为准则,以教师的教路为主导,做到“因学论教”,遵循学生“可发展”规律。巧妙设问不仅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使问题易于理解,更具思辨性和启发性。这是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普通轴类零件失效分析.金属热处理,2007.7.
[2]12#衬胶风机的噪声控制.科技资讯,2007.4.
[3]多功能控制阀在给水泵房中的应用.化工设计通讯,2007.2.
[4]风机箱式轴承座的治漏.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2.
[5]湿法氟化盐系统气液分离器材料的改进.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4.
[6]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之我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制图教学 课堂提问 识图能力 绘图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的提问,一是要遵循学科本身规律与编排特点,教师应把握每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认清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晓其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掌握知识规律的提问。二是制图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可以提“什么是××”等问题,它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因此提问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一、直问与曲问相辅相成
提问通常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但有时为达到某个目的却可以迂回绕道,问在此意在彼。如要判断平面位置关系,不是单纯地问:这是什么平面?而是要找出该平面在各投影面上的投影,根据投影判断其位置关系。
如图2中A面:在主视图中反映实形,在俯、左视图中聚集为实线,根据“平面平行投影面,平面投影实形现;平面垂直投影面,平面投影聚为线”可知A面平行正面,同时垂直水平面和侧面,则可判断A面为正平面。同理可得出B、C、D面的位置关系。(B为铅垂面,C为侧平面,D为正垂面)。这样,曲问委婉含蓄,容量丰富,有利于激趣励智。它不晦涩,不故弄玄虚,而是建立在心理科学上的一种提问艺术,运用曲问,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约”与“丰”互相依存
“约”是就形式而言,问题要精而恰当,避免繁杂琐碎,“丰”是就容量而言,问题内涵丰富,思维量大,如在讲制图基本知识时,作了“根据已知图形,按1:1作图”的题型,根据作业情况,我归纳出现较多的问题,在幻灯片上画了一张“问题”图和正确图,在作业讲解时,以提问的方式来求“正”:请学生对照正确的图指出“问题”图中的错误,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纷纷指出图中的错误,待基本差不多时,我作了一个总结,“问题”图中共有八个问题:
1)点画线模糊不清,没有加深;
2)各类线型不符合标准,同类线型粗细不一致;
3)加深后,圆和圆弧的浓度低于直线(圆规内的铅芯应比画直线铅笔芯软些);
4)加深直线后加深圆弧,以至直线与圆弧相切处不能光滑连接;
5)画连接圆弧时,未求出圆心位置与切点,凑合作图,连接圆弧起始不明确,连接不光滑:
6)将顶尖上的锥度1∶1.5画成斜度1∶1.5;
7)注尺寸时,全图数字、箭头大小不一致;
8)图面布置不匀称、不合理。
通过对比、讨论、总结、更正,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错在何处,而且使他们掌握圆和各类直线的绘图技能,这些正是制图的基本功,这样,问题数量少,容量大,一问多能,以约寓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深与浅互相转化
需要解决的问题较深奥,难度大,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或以旧探新,铺路搭桥;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如在讲截交线的画法时,我作了三图,要求学生补画出其中的截交线。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忽略,经常弄错的知识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五、主体与客体互相逆转
在设问与答问这一矛盾中,设问为主,答问为客,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鼓励学生提问,另外,学生设问,教师常需正面答问,但有时可反客为主,反答为问,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行求解。这种反客为主并不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反,恰恰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
总之,课堂提问的设计,应以教材的编路、学生的学路为依据,并以学生的学路为准则,以教师的教路为主导,做到“因学论教”,遵循学生“可发展”规律。巧妙设问不仅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使问题易于理解,更具思辨性和启发性。这是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普通轴类零件失效分析.金属热处理,2007.7.
[2]12#衬胶风机的噪声控制.科技资讯,2007.4.
[3]多功能控制阀在给水泵房中的应用.化工设计通讯,2007.2.
[4]风机箱式轴承座的治漏.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2.
[5]湿法氟化盐系统气液分离器材料的改进.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4.
[6]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之我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