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植入技术参数和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间隔部起搏1年后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入选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80例,30例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植入(被动电极组),50例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螺旋电极植入(主动电极组),两组在植入时间、曝光时间、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及间隔部起搏1年后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变化。
结果主动电极组较被动电极组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长[(20.00 ± 3.48)min比(15.00 ± 2.67)min、(9.45 ± 3.48)min比(6.78 ± 2.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动电极组QRS时限及QTc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短[(0.119 2 ± 0.042 1)s比(0.142 3 ± 0.032 4)s、(0.403 5 ± 0.026 8)s比(0.442 7 ± 0.054 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主动电极组,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螺旋电极间隔部起搏较被动电极心尖部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性起搏,是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