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国卒中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头颅MRI和MRA排除大面积脑梗死和大血管闭塞.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连续静脉输注72 h(0.4μg·kg-1·min-1维持30 min,续以0.1μg·kg-1·min-1泵入维持72 h),结束前4 h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和阿司匹林(100 mg),后续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和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至21 d,然后单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或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持续69 d.对照组不用替罗非班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同试验组.其他治疗包括口服他汀药物等标准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72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72 h、14 d 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5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均为0.试验组治疗后72 h NIHSS[5.00(3.75~7.00)分vs.6.00(5.00~8.00)分,P=0.042]和14 d NIHSS[3.00(2.00~5.25)分vs.4.00(3.00~7.00)分,P=0.011]均低于对照组.90 d时,试验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vs.41.4%,P=0.045).结论 替罗非班可能是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舌形分布规律,探讨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CAG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12月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239例CAG患者一般资料、舌象资料及胃镜、病理报告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CAG中医舌形分布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齿痕舌、点刺舌、裂纹舌、嫩舌、胖大舌、瘦舌.相关性分析显示,点刺舌与腺体萎缩、胆汁反流呈正相关(OR=1.728,P=0.045;OR
合理的样本量估计是临床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医师进行科研设计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临床研究的样本量估计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主要观察指标的资料类型、效应值、变异度、检验水平和把握度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设计中样本量估计的常见错误包括未经过计算直接确定样本量、样本量估算方法与研究设计和主要观察指标不对应,参数设置不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