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分析与预测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vvv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在彭阳县的发生情况,并预测其发生趋势,同时从林业、物理、化学等方面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107-02
  近年来,随着林业的发展,特别是大面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面积快速回升。林业有害生物的抗逆能力也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增强。为此,彭阳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严格按照本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为保护彭阳县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1 发生特点
  彭阳县主测对象鼢鼠发生范围随造林面积的增加而逐年扩大,其危害程度随林分郁闭度增加逐渐下降,但鼢鼠喜食的油松、樟子松、山杏等造林地受害较重。此外,因近年来彭阳县未营造沙棘林,沙棘木蠹蛾危害范围基本与往年持平,但危害程度有所增加。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北京勾天牛突然大面积发生,主要为害香花槐、刺槐,发生程度较严重。
  1.2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2.1 甘肃鼢鼠。彭阳县发生面积1.39万h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发生面积分别是8 766.67、4 653.33、433.33 hm2,共防治7 733.33 hm2(均为人工防治),捕打甘肃鼢鼠2万只。甘肃鼢鼠在全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重点集中在新集乡、冯庄乡、小岔乡、罗洼乡、王洼镇、白阳镇和古城镇的退耕还林治理区及周边农田。
  1.2.2 沙棘木蠹蛾。彭阳县发生面积2 653.33 h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发生面积分别是1 700.00、853.33、100.00 hm2。平均被害株率16%,平均虫口密度在8头/株以上,最高达到43头/株。沙棘木蠹蛾已经成为彭阳县为害沙棘最严重、最危险的蛀干害虫,目前在全县沙棘林中均有发生。
  1.2.3 光肩星天牛。彭阳县发生面积408.67 hm2,其中轻度发生368.67 hm2,中度发生40 hm2。县森防站上半年组织防治3.5万株(35.33 hm2)。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彭阳县中南部以杨树、柳树为主的公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及河道,经过连续多年的防治,有效地遏制了其危害,但河道、沟道、乡村公路等区域的杨树仍然受害严重,经调查,平均虫口密度为3~5头/株,被害株率5%左右。
  1.2.4 臭椿沟眶象。彭阳县发生296.67 hm2,被害株率5%左右,虫口密度7头/株。主要分布于彭阳县的新集乡、冯庄乡、白阳镇、城阳乡、红河镇和孟塬乡的四旁零星臭椿树。
  1.2.5 北京勾天牛。彭阳县发生面积829.33 hm2,全部为轻度发生。主要为害刺槐、香花槐,主要发生在刺槐、香花槐苗圃和公路沿线的刺槐林中。上半年县森防站组织防治1 133.33 hm2。
  1.3 成因分析
  彭阳县的主测对象鼢鼠和沙棘木蠹蛾大面积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中幼林及未成林面积比重大(约12万hm2);二是鼢鼠和沙棘木蠹蛾生活和危害隐蔽,防治难度大;三是繁育基数大,种群数量增加快;四是防治资金严重短缺;五是从事森防工作的人员少。
  2 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控措施
  2.1 甘肃鼢鼠
  甘肃鼢鼠由于分布范围广、危害面积大,加之退耕地隔坡种植了苜蓿等鼢鼠喜食植物,且退耕农户对甘肃鼢鼠防治的自觉性不高,疏于防治,预计下半年甘肃鼢鼠发生面积为3.47万hm2。受害株率为5%~17%,鼠口密度为5~11只/hm2。
  防控措施:一是动员退耕农户积极参与鼢鼠人工捕打或投放毒饵防治。二是继续落实《关于开展林地捕打鼢鼠的通知》,督促退耕农户参与鼢鼠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鼢鼠的氛围。三是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专业防治队对全县重点流域进行人工防治。四是保护蛇、猫头鹰等鼢鼠天敌。五是争取项目进行工程治理,早日全面实现有鼠不成灾的目标[1-2]。
  2.2 沙棘木蠹蛾
  预计彭阳县沙棘木蠹蛾发生面积5 333.33 hm2,平均受害株率13%左右,平均虫口密度8头/株。彭阳县沙棘林多为纯林,生物多样性低,要从保护和发展现有沙棘林出发,有效降低沙棘木蠹蛾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防控措施:一是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灌混交、乔灌混交、乔灌草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沙棘林;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混交林减轻沙棘木蠹蛾危害。同时,造林设计中要制订沙棘木蠹蛾防治方案。二是沙棘死亡率达50%以上、重度受害的林分,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小块状或带状清除的作业方式,经整地后营造山杏、山桃、油松、刺槐、柠条等树种,使之形成不规则的以沙棘为主体的块状混交林。对保留的沙棘林,通过清理死株、更新复壮的方式,去劣留优,恢复树势,形成稳定的生态复层林分。三是沙棘死亡率低于50%、轻中度受害的林分,采用黑光灯、沙棘木蠹蛾性诱剂诱捕的办法,进行大面积防治。四是监测工作是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御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措施,严格搞好森林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设立中心监测点,各乡镇设立虫害监测点,以乡林业站监测为主,护林员监测调查为辅的原则,形成系统的虫情测报网络,对全县沙棘林进行监测,实行定点、定人、定任务、定期监测沙棘木蠹蛾的分布、危害、种群消长、迁徙、扩散等情况,及时准确地预报。防治前制定防治实施方案,科学治理,避免盲目防治[3-4]。
  2.3 光肩星天牛
  預计发生面积1 800 hm2,虫口密度3~5头/株,被害株率5%。主要在彭阳县中南部以杨树、柳树为主的公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及河道、沟道发生。
  防控措施:一是做好检疫工作,这是控制光肩星天牛远距离传播的有效途径。二是凡带有光肩星天牛活虫体者均要进行灭虫处理。三是羽化期发动群众进行人工捕捉成虫。四是保护和挂巢招引啄木鸟进行生物防治。五是采取适宜的营林措施,如清理虫害木、截干更新、多树种配置等。
  2.4 臭椿沟眶象
  预计发生面积333.33 hm2,被害株率5%左右,虫口密度7头/株。主要分布于彭阳县新集乡、冯庄乡、白阳镇、城阳乡、红河镇和孟塬乡的四旁零星臭椿树上。
  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检疫管理,禁止臭椿苗木调运防止其蔓延。二是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成虫期组织人工捕杀。三是利用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嫩枝、树皮、树叶)习性,于树上喷2.5%溴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四是争取资金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2.5 北京勾天牛
  预计发生面积1 333.33 hm2。
  防控措施:一是打孔注药,对公路边10 cm以上的刺槐采用打孔注药防治;二是苗圃和新栽植的刺槐林、香花槐林采用树体喷药、清除虫害木防治。
  3 参考文献
  [1] 汪志潮.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05(9):87.
  [2] 何志瑞,何登宁,杨彦峰,等.林区中华鼢鼠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16(7):30-32.
  [3] 孙永平,郑红旗,张连生,等.辽宁省沙棘木蠹蛾综合治理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3):1-4.
  [4] 骆有庆,宗世祥,许志春,等.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2007(11):149-153.
其他文献
2014年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玉米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卓玉9号、618、兴试2123、贵单8号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都比较适中,田间观察比较整齐,有较强的抗倒伏性。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综合
阐述了玉米新品种高玉2067的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及整理、播期选择、种植密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高产栽培。
结合焦作工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对现代高校环境景观与文化内涵的本质与特点进行了探索,变单纯的景观绿化为融理性秩序与浪漫意境于一体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由不同规模层次、不同性质群构成的整体。该文以群的概念对城市一定地段范围内的建筑形体空间组织及其相关要素的集合进行阐释,探究城市中建筑空
摘要 玉米是淮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当地粮食的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田间杂草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阐述了淮北地区夏玉米田间发生的杂草类型及发生规律,并提出草害防除技术,以期为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杂草;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104-0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