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视域中的“理”与“欲”

来源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其他文献
大学生是集青年和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其政治认知较其他群体具有自身的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和深刻的
柳宗元在继承传统的儒家德育思想同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其德育思想有很多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目前,各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需要
中国法制文明渊远流长,在传统中国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浸透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显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其中“礼刑结合”、“德主刑辅”是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法治思想
笔者的摄影作品《林下经济野生红香菇》获2015年“黄冕杯”八桂摄影比赛二等奖。作品以6张组合相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容县浪水镇香塘村的林下野生红香菇从采摘到售卖的加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