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抗病毒,必须终生用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进展。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抗病毒治疗是否 “为时已晚”,毫无意义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正所谓“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抗病毒治疗不但在肝硬化后仍然有必要,而且应该持续终生。
  
  肝硬化要终生抗病毒
  
  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需要持续终身,这首先是肝硬化患者病情需要。肝硬化标志着病情发展到较晚阶段,肝功基础已经非常脆弱,如果此时患者体内仍有大量乙肝病毒进行复制,势必会加重肝脏炎症进程。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延缓或阻断病情进展。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虽不能彻底杀灭乙肝病毒,但是可以有效遏制或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这种抑制作用必须一直坚持下去,一旦停药,病毒又会死灰复燃。而病毒一旦死灰复燃,病情就有可能有一次巨大的波动,医学上称为暴发性肝炎。暴发性肝炎多发生在停药后3个月至半年内,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肝功能迅速恶化,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肝硬化患者不能停药的另一个原因,是“撤药后肝炎”的发生。口服核苷类似物停药后引发的病情反复可轻可重,多数患者病情反复表现较轻,主要为病毒复制指标转阳和转氨酶升高,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较重的病情变化。但是对于肝硬化患者则不同,肝硬化患者本身免疫调节能力差,“撤药后肝炎”往往病情偏重,一旦演变为重症肝炎,可谓九死一生。
  因此,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能随便停药,如果使用的这种药物始终管用,不变异,就要一直用下去;一旦变异,就要进行挽救治疗,加用其他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
  
  肝硬化抗病毒如何实施
  
  对于早期肝硬化患者(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转氨酶可异常,但尚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患者化验检查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抗病毒治疗依然有必要,并且很关键,因为病毒不断复制,往往是病情加重的直接因素。
  对此,HBeAg阳性(乙肝“大三阳”)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为HBV DNA ≥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乙肝“小三阳”)为HBV DNA ≥104拷贝/ml,转氨酶正常或升高。治疗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
  使用的具体药物和方法为:(1)拉米夫定,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口服。需长期应用,不能擅自中断。(2)阿德福韦酯,每次10毫克,每日1次口服。可以首次选用,也可以用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3)恩替卡韦,每次0.5毫克,每日1次口服,可以首次选用,也可以用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4)替比夫定,每次600毫克,每日1次。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同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不同时期的抗病毒治疗代表药物,都有共同的特点,例如抗病毒效力较强,使用期间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疗程漫长,不能轻易停药,一旦停药有可能出现“反弹”和复发现象。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
  对于晚期肝硬化(已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非理想时机,但是如果患者肝脏炎症明显,肝功检查转氨酶、胆红素显著升高,可以尝试使用抗病毒治疗,但不能使用干扰素。
  编辑/张宇
其他文献
我家女儿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了难看的小肚腩。我们本来也没有怎么在意,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何必刻意追求体形呢?可是正处在花季的女儿就不那么想了,整天闷闷不乐。看着日渐憔悴的女儿,我和他爸又劝说不动,我这个当妈的心都碎了。  要帮助女儿重新树立信心,解决腹部赘肉是关键问题。我四处打听,所有认识的人几乎都问了一遍。但那些所谓的收腹茶、减肥药之类是弊大于利的,我希望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也许是老天爷怜悯我
自从去年冬天感冒以后,小罗的鼻子就一直“阻塞不通”,虽说不是什么大病,但呼吸不畅的滋味也着实不好受。他听说有一种叫做滴鼻净的药物缓解鼻塞效果显著,买来一试果然立竿见影。可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以后,滴鼻净的效果越来越差,鼻塞甚至比以前更严重,晚上睡觉只能张口呼吸。小罗纳闷了:这滴鼻净本是治疗鼻塞的药物,怎么反而越滴越堵呢?  其实,小罗错就错在把缓解症状的治标药当成了治本药,滥用滴鼻净,反而导致“反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简称“类风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病之一,西医迄今对该病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类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环磷酰胺、氯奎、金制剂等进行控制,虽然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大。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关属“痹证”、“尪痹”的范畴,古代还有“历节”、“鹤膝风”等称谓,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历代医家创制了诸多的方剂,如汉代张仲景的“乌
近几年,每到春夏和秋冬之交,不少年岁较大的人便蜂拥到医院,进行换季输液,期望 “冲冲血管”来预防脑血栓。这种做法缺乏理论根据和临床证据,所选用的药物对于脑梗死的预防效果值得怀疑,建议患者不要盲目采纳这种方法。  然而,秋天又是脑梗死等一些疾病肆虐的季节。因此,在秋季,特别是秋冬交替季节,必须十分警惕脑梗死的发生,采取积极而正确的预防措施。  气候多变化,病魔易入侵  正常状态下,人脑通过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