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中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虽然企业在运作中可以利用信用、赊销的方式帮助提高销售量,增加利润,但是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收账款问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伴随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这已经成为流动资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应收账款;成因;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168-01
  
  1 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出现风险的原因
  (1)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松散。几乎每个企业都会使用赊销的方式,然而由于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而相关人员催收也不积极、及时,这就使得应收账款挂账现象严重。同时由于相关凭证、票据之间的传递和记录也容易发生误差,企业与客户的对账也较少,这就加大了坏账发生的风险。
  (2)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不够健全规范。销售部门为了实现更大的销量,完成销售任务或者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工资报酬,盲目追求账面上的数字,对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并不关注,这就使得应收账款的数量大幅上升,同时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于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缺少足够有效的约束,缺少责任的追究,容易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考核不多甚至不考核,就盲目赊销,只关注实现销售,却不重视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的风险。同时,当发生坏账的时候,企业往往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愿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法律武器对自身的利益进行维护,使得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
  2 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与有效管理
  (1)建立完善的销售制度。企业应严格落实销售人员的销售责任,加强售前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客户的信用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估。比如财务管理中经常使用的“5C”评估法,通过对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为最后决定是否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做好准备。当客户的信用状况很差的时候,销售人员应拒绝销售。
  (2)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监控应收账款。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必须加强收账工作的管理,及时了解账款回收情况,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做出反应。企业财务部门不仅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还应该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通过账龄分析等方法密切注意应收账款方面出现的变化,当发现客户偿还能力变差时,可以要求客户提供一定的担保或抵押。
  (3)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企业应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条件,所谓商业信用条件是指企业对付款时间和现金折扣所做的具体规定,比如“2/10,n/30”就属于一种信用条件。这在西方企业各种信用交易中广泛使用,主要是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收现。企业的催收账款的制度应该积极灵活,根据客户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保证账款能及时收回,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客户拒绝还款,也可以采取以物抵款等方式弥补或减少企业的损失,必要时企业可以使用法律手段。但同时,企业应该针对与客户的不同关系,在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破坏与客户的商业联系,实现“双赢”。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可以充分使用商业信用、赊销等方式扩大产品的销量,增加利润,但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减少应收账款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旋.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5,(10).
  [2]陈洪岐.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0).
  [3]孙昌海.浅谈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J].山西建筑,2008,(08).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企业作为真正市场主体,其基本条件或资格就是企业产权的独立.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产权改革,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国有企业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五个系的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与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却又不了解职业生
利用等离子体进行流动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等离子体对流场作用的实现方法,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翼型大迎角分离流动的等离子体控制.利用CFD
摘要:欧元区遭遇债务危机的困扰,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这场危机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政府刚刚宣布再次对汇率进行改革,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探寻这一切现象的真正原因,并论证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必然性!  关键词:欧元危机;汇率;人民币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41-01    欧元之父蒙代尔先生应该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