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十节《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比较抽象、死板,是纯理论实现,学生在实验室做此实验可以完成实验目的,但是实验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和得出结论。认为适当增加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以现行课本中第一种实验方法为例: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当学生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时,只是机械的移动滑动电阻器,读取电压、电流表的示数。
笔者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可以使学生实验活动时更直观,且更能体会电源内阻的概念。
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在电路中串联一灯泡,这样能更加直观的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或变小,而不是直接由安培表读数据。
实验步骤:
1.为了使学生知道“电源内阻”真的存在,我们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和两节旧的干电池按图1做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新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不大,旧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很大。根据公式可知在E、R相同的情况下旧电池的r较大,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更深。
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按照课本步骤如图2做实验,完成表格。
如图2所示的图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电流的大小,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路段电压,内电压等一些概念。在做实验中要注意灯泡的选取以及滑动电阻器阻值的选取,让学生自己探究怎样实验现象更明显。
3.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以上只是笔者自己的见解,有不妥之处请指教。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