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课题研究之果实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r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改革课堂、培养实验探究创新能力是落实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长期受“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实验条件,我就做什么样的实验”甚至抱着“不做实验,照样上完课”或者是“做实验麻烦且对教师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想法,所以,许多化学教师是:做能做的或者是不做!尤其是农村中学。
   沙道民族中学化学教师也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抓住机遇,在2010年申报了省级课题: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的子课题——《农村中学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教学的研究》。并获得通过且被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
  同行们知道,我们的教材有七年没有变,而初中化学教学是一年一重复。所以教师对教材没有激情了。当我们要实施第一轮研究时,教师仅凭经验是无法完成的且不实验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行!因此,实验被融入了课堂。而且教师有激情了,学生有兴趣了,师生互动流畅了,教育效果好了。
  按计划我们课题组在2010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目前,我们已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得了很多,收获颇丰。可以说:初尝课题研究果实。今天借此平台,描述一下我们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 课前精心设计并改进实验。
   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把家庭小实验的2改为课前热身实验,既将微观运动、微观现象宏观化。又让学生带着急于想知道的问题去学习。课堂氛围明显的改善,效果明显的提高。具体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
  ①用50ml的量筒50ml水倒入100ml量筒内,在用50ml的量筒取50ml酒精,如果也倒入装有50ml水的量筒内,请猜想结果是否为100ml?。
  ②混入并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③想一想,为什么与猜想不一致呢?
  二、 改进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对于化学课而言,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不知从哪里入手。因此,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改进会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课后习题10页的第3题,就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课本12页上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取一支蜡烛观察色、态、味、形状。体会其硬度、密度。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3)记录:①刚燃烧时的现象;②点燃1min时的现象;③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④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⑤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⑥熄灭1min时的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而我们把(3)中的步骤③④改为一步:用安全长颈漏斗。在其球部装入适量的石灰水。倒扣在火焰上方。这样既让两个现象明显化又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学生也会体会到原来每一个实验会有很多方法来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创新意识。
  三、 适时改进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有一组学生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试管的底部(只有米粒大小的小洞)。在找我换一只试管时我就灵机一动,再给他们一个小烧杯,让他们去想办法完成实验。
  因此就变成了:一只破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石灰石和稀盐酸。设计一个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①和其它组同学设计的发生装置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②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吗?③废物可以再利用吗?
  经过这一课,学生建立了:废物再利用的理念。从而提升了创新意识的新概念。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实验融入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与过去的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变现在的教师指导、点拨实验、学生做实验。更加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之,我们在完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汇编》中体会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实惠:课堂上教师轻松了很多,学生主动了很多;课堂氛围融洽了很多,热烈了很多;课堂效率高了许多,课后效果好了很多。因此,我们会按照我们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在结题时做出成果来!
其他文献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l、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比如:高中
教学相长,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教”和“学”,才能使其“相长”,且达到极致呢?我想每个成功的语文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的教学和独特的魅力。成功的语文人,他的教学的成功离不了他对教材的完整理解和透彻把握,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熟练操作和具体教学技能的巧妙掌握,以及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准确估价和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上,当然,也少不了他对自己不断的充实,磨练自身的语文能力专长,发
摘要:音乐教育促进道德素质形成,将学生的音乐形象培养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净化心灵,升华品德。音乐能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素质,美的感染。  [关键词] 寓理于情 以理育人 音乐脑 创造性 娱乐性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摘要】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题。本文从明确教学目的、优化导语设计、提高学生阅读教材能力这三方面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高效    近些年來,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进一步的推进,无论是教育行政机关还是基层教育工作者都更加注重通过构筑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然而,不可避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
【摘要】针对不少高中文科学生地理成绩较弱的情况,分析形成地理“弱科”的原因,介绍高中地理辅差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地理“弱科”心理辅导学习方法辅导作业辅导    近年来,高考命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尤其在综合科目考试中,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多学科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新课改后的高考大纲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这必然
摘 要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探讨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关键词 探讨性学习 身心健康 价值观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㈠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探讨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
My dad is forty years old. He is short. He has big eyes Beause he didn’t study hard when he was a child. Now he has to teach himself. He is strict with my liltle brother and me. I don’t like him. I of
【摘要】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是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家对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则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自我中心 幼儿 启示     儿童从三四岁起就常常会边玩边嘀咕, 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这种自言自
【摘要】本文对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审视和探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展开阐述,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达到提高体育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问题意识探究    如何上好新课程的体育课是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