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每册均有相当数量的文言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重了分量、加深了难度,而如今的学生怕学文言文,其原因在于老师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单一,他们总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解,一句一句地串译”。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叫苦连天,考试时却一片茫然。那么,如何才能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本文结合实际,在此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1 重视文本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得熟则不说自晓起义也。”学生开始学习文言文,手中的文章与他们生活的年代距离久远、生字不认识、词义不理解、长句不知如何停顿,读来比较拗口,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的深浅程度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己预习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通读一遍,用笔把拿不准的读音、停顿等做上记号。老师在教授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伴着音乐听听名家朗读录音,这样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中,学生在听的同时,尤其要注意自己预习时弄不明白的注音和停顿,及时在自己书上标明。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魅力,让学生明确语音、停顿、语气、语调等。
  
  2 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要求,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对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必须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有位老师在教《狼》时,先不接触课文,而是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屠夫,傍晚卖肉回家时在半路上遇到了两只狼。两只狼虎视眈眈,紧紧跟在他的后面……这位屠夫到底会怎么办?请大家看课文《狼》。屠夫的命运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悬念。《狼》是七年级课文,学生初学文言文,如果按部就班,逐字讲解,势必枯燥,但用了悬念式导语,学生把它作为一篇吸引人的故事来学习,由于对屠夫命运的关心,文字障碍的扫除就显得轻松多了。
  笔者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在预习课文后发现了些什么?采取了这种方式,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发现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博士’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说“我不明白‘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该怎样翻译”;有的说……这些疑问,可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由学生解答,这样既可帮助同学释疑,又能提高解答者的自信心,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3 指导翻译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之所以觉得学习文言文困难,就是觉得文言文的语言晦涩难懂,不像现代文让人一看就明白,因而学习文言文关键是疏通文意,即能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具体的翻译中,注意“留”、“删”、“补”、“换”、“调”、“变”。学生掌握了这些文言翻译方法,就摸到了获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以后不仅面对课内文言知识能轻易完成,就是课外文言知识也不会束手无策,而是得心应手。
  
  4 及时练习巩固
  
  能力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才能形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点在于要求记的东西比较多,教师可采取文言知识归类竞赛的方式,如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或其他文体的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等强化训练等等。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性教学认为:教学的中心应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自主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自我建构、学习品质的自我发展的过程。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采取发现式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而生动的课堂呢?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
完整的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应当是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的一个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是形成国家助学贷款借贷关系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国家助学贷款债权转让的市场。我国
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物权法制度,对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以我国《物权法》为依据,分析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效力,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逐渐建立并完善“善意取得制度”,使“善意取得”这项古老的制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善意取得 物权法 交易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
摘要教育最基层的老师们用自己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呵护留守学生,用热情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这些留守孩子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蓝天。  关键词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亲情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同在一片蓝天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这无疑带来了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就是留守学生的问题。我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最终形成最具个性特点的独特体验。为了使学生能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意义,语文教学应通过创建文本体验氛围、诵读感悟、延伸想象,让学生在阅读高中语文文本的过程中吸收并强化文本与作者的精神特质与情感体验,并帮助学生内化成自我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文本体验诵读感悟延伸想象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就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透视。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外很多高校把加强高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我国很多高校正在尝试革新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科学治校”已成为诸多高校的管理理念。我国高校管理正在朝着民主化、服务化、科学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规模仍然持续扩张的今天,作为承担主体的高校承担了更多期待,得到了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也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发生重要变化, 政府开始下放权力,而市场与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利益群体是在转型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团体。社会学认为,社会的整合包括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正确发展利益群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两种整合。  关键词利益群体 系统整合 社会整合  中图分类号: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