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技术在贝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生命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牡蛎和其它的海产贝类中, 基因组研究的许多重要领域,如:利用非整倍体在牡蛎种间进行基因转移,三体牡蛎的分离 ,牡蛎和其它贝类的连锁图的建立,三倍体的基因组稳定性和染色体缺失的分析等都因缺少可靠的方法鉴定染色体而受到了限制.传统的带型技术很难鉴定牡蛎的染色体.一种新的生物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将DNA序列直接杂交到染色体上,FISH不仅是鉴定染色体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也是许多基因组研究如基因定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概述了FISH技术在贝类中的应用背景、现状和
其他文献
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一种关键酶,如具有水解血浆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作用等.体内LPL 减少会导致血三酰甘油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eum)多细胞发育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A,PKA)发挥多重作用.细胞聚集阶段,PKA调节腺苷酰环化酶的活性,中转cAMP,诱导dut、pdi等一些
心脏的血 管 形成 是 血管 发生 (vasculogenesis)、血 管 生成 (angiogenesis)及 动 脉生 成 (arteriogenesis)三种 机制 共同 作 用的 结 果 .血管 发 生是 指在 胚 胎期 ,
传统的遗传流行病学和基因定位的研究设计往往局限于单一的(通常是简单的)数据结构和过分简化的流行病学模型。然而,当实际情况稍微复杂一些的时候,这些简单的方法几乎注定要失败
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植物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缺陷型及反应不敏感型突变体,BR生物合成的早期C 6氧化和晚期C 6氧化途径,参与合成的酶以及BR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现已发现约有300多种临床综合征伴有CHD.对Alagille综合征、CHARGE联合征、Holt-Oram综合征、Noonan综合征、Turner
芋螺毒素是来源于芋螺的毒液的活性多肽,由于其分子质量小、结构多样、作用靶点广泛、功能专一、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地被用作细胞中各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以
连锁不平衡(LD)应用于某些复杂疾病基因的定位,近年来发展了许多LD定位方法,除TDT外,大多数LD定位方法须先假定无人群混和,人群混合可增大在疾病基因定位时犯Ⅰ类错误的机率,产生无
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多种成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的分化潜能.现已从骨髓、软骨、血液、神经、肌肉、脂肪、皮肤、角膜缘、肝脏、胰腺等许多组
30多年前,已经发现体内胆固醇及胆汁酸在转录水平受反馈激活或反馈抑制的调节,其机理不清楚.最近,随着孤儿受体LXR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逐步认识到包括LXR在内的几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