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主席关于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党在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其深刻回答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全军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军院校教学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践检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专业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完善等方面,与中央军委、习主席提出的“能打胜仗”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部队和军队院校教育存在脱节,人才培养上聚焦强军目标的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还有欠缺,教育内容转化部队实际需求还不够等等,如何在强军目标思想指引下,探索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对任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强军目标使命要求,更新任职教育理念
(一)任职教育要树立战斗力标准理念
人是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指挥平台、高技术武器装备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操作使用,干部队伍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职务相适应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与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工作能力,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管理决策能力,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能够适应部队岗位需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能够锐意革新,有效发挥倍增效应,推动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以培养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所需为主,让院校培养的学员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的生力军。
(二)任职教育要树立部队需求理念
我军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军队任职教育已成为部队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验丰富、学习能力较强,大多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基础,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种子力量”。院校的任职培养要紧盯部队专业人才需求,采取院校到部队调研与部队向院校反馈所需的双向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可用性,使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实际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三)任职教育要树立引领知识前沿的理论
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主要是技术,对于任职的培养要树立引领知识前沿的超前理念,把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和部队急需的专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设立的主要方向,为部队建设输送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将军事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追赶对象,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引进其高科技产品,研发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和技术,打造自己的“杀手锏”。重视将潜在敌人的军事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内容,包括其作战特点、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编制装备及作战运用等情况。建立成熟的内容体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教学骨干。
二、聚焦强军目标内涵宗旨,理好任职培养关系
(一)理好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不强,使得任职教育与部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任职教育的推行用来弥补“差距”,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有一定的不同,学历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精英教育,任职教育是培养任职能力的职业教育,两者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但两种教育在培养目标需求上具有互补性。将两者的知识内容进行相互的交叉,对部分学业成绩优秀、学习意愿强烈、学习潜力较大任职培训人员,经过选拔考试程序,转入学历(研究生)教育,建立专业学位与任职岗位的对应关系,开设与任职岗位相应的专业学位班次,并规范相应的培训要求和质量标准,实施具有任职教育性质的学历(研究生)教育。
(二)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理论支撑,也需要实践运用。这就要求在任职培养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任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理论首先具有明确的岗位背景,通过学习增强岗位任职能力十分必要。对任职的培养要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中心,以适应新世纪新时期我军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理论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的前提,将理论讲授与实战案例相结合,讲明技术的运用和战略战术的实现意义,提高其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为任职对外交流实践提供的机会和平台。
三、聚焦强军目标标准,建立任职教育培养机制
军事教育因战争而生。准备打什么样的,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院校的任职教育只有与部队建设实际相互结合,聚焦强军目标建设,才能培养出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
(一)紧贴部队需求,教学内容方法实时性
推进任职教育科学发展,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军事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体系,是军队任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是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和部队建设急需的专业项目作为首先建立的教学内容。瞄准世界军事建设人才强国有针对性的为部队建设输入高技术人才,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二是创新任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应当前任职特点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可以广泛采用网络远程教学,既可解决任职学员离岗学习的难题,又可使部队更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教学对提高任职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实验教学,军事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任职学员“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学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三)优化招生结构,创新培养考核方式
锻造“打胜仗”能力要从基础开始,从源头抓起,全面准确地调查分析当前队伍建设人才需求现状,科学合理制定任职招生和培养计划,从招收的任职的条件、标准、质量上出发严把入口关,创新培养考核方式方法。重点做好:首先是部队人才需求与培养相统一。深入部队建设实际,调查科研院所、基层部队单位所需人才专业类型、数量、学历层次情况,依据院校教学能力和资源,制定招生人才计划,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其次是采用考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目前的军事类任职入学考核方法没有考虑到部队自身的职业特点,应当在将任职经历、单位表现、军事素质等添加考核的范围内,让优秀的基层军官进入院校进行培训升级。
一、聚焦强军目标使命要求,更新任职教育理念
(一)任职教育要树立战斗力标准理念
人是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指挥平台、高技术武器装备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操作使用,干部队伍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职务相适应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与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业务工作能力,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管理决策能力,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既能够适应部队岗位需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能够锐意革新,有效发挥倍增效应,推动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以培养部队战斗力提高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所需为主,让院校培养的学员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的生力军。
(二)任职教育要树立部队需求理念
我军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军队任职教育已成为部队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经验丰富、学习能力较强,大多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基础,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种子力量”。院校的任职培养要紧盯部队专业人才需求,采取院校到部队调研与部队向院校反馈所需的双向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可用性,使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实际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三)任职教育要树立引领知识前沿的理论
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主要是技术,对于任职的培养要树立引领知识前沿的超前理念,把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和部队急需的专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设立的主要方向,为部队建设输送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将军事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追赶对象,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引进其高科技产品,研发自身比较擅长的领域和技术,打造自己的“杀手锏”。重视将潜在敌人的军事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内容,包括其作战特点、通信与指挥自动化系统、编制装备及作战运用等情况。建立成熟的内容体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教学骨干。
二、聚焦强军目标内涵宗旨,理好任职培养关系
(一)理好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不强,使得任职教育与部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任职教育的推行用来弥补“差距”,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有一定的不同,学历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精英教育,任职教育是培养任职能力的职业教育,两者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但两种教育在培养目标需求上具有互补性。将两者的知识内容进行相互的交叉,对部分学业成绩优秀、学习意愿强烈、学习潜力较大任职培训人员,经过选拔考试程序,转入学历(研究生)教育,建立专业学位与任职岗位的对应关系,开设与任职岗位相应的专业学位班次,并规范相应的培训要求和质量标准,实施具有任职教育性质的学历(研究生)教育。
(二)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理论支撑,也需要实践运用。这就要求在任职培养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任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是理论首先具有明确的岗位背景,通过学习增强岗位任职能力十分必要。对任职的培养要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中心,以适应新世纪新时期我军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扎实的理论教育作为实践教学的前提,将理论讲授与实战案例相结合,讲明技术的运用和战略战术的实现意义,提高其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为任职对外交流实践提供的机会和平台。
三、聚焦强军目标标准,建立任职教育培养机制
军事教育因战争而生。准备打什么样的,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院校的任职教育只有与部队建设实际相互结合,聚焦强军目标建设,才能培养出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
(一)紧贴部队需求,教学内容方法实时性
推进任职教育科学发展,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军事特色鲜明的任职教育体系,是军队任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是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领域和部队建设急需的专业项目作为首先建立的教学内容。瞄准世界军事建设人才强国有针对性的为部队建设输入高技术人才,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二是创新任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应当前任职特点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可以广泛采用网络远程教学,既可解决任职学员离岗学习的难题,又可使部队更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教学对提高任职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实验教学,军事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任职学员“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科学学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环境意识等基本素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三)优化招生结构,创新培养考核方式
锻造“打胜仗”能力要从基础开始,从源头抓起,全面准确地调查分析当前队伍建设人才需求现状,科学合理制定任职招生和培养计划,从招收的任职的条件、标准、质量上出发严把入口关,创新培养考核方式方法。重点做好:首先是部队人才需求与培养相统一。深入部队建设实际,调查科研院所、基层部队单位所需人才专业类型、数量、学历层次情况,依据院校教学能力和资源,制定招生人才计划,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其次是采用考试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目前的军事类任职入学考核方法没有考虑到部队自身的职业特点,应当在将任职经历、单位表现、军事素质等添加考核的范围内,让优秀的基层军官进入院校进行培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