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因几句话不和,高二的学生就挥刀劈向自己的同学。这些震惊大人的事情,让人不敢相信还是未成年的孩子所为。记得2004年,年仅18岁的少年蔡小飞因感情不顺跳楼自杀,他当年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当他纵身一跃的时候可曾想过养育过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们怎么了?还有更多的类似事件让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触目惊心的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或自伤的事件,折射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脱节和不一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古语“养儿不教,父之过”,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倍受社会所关注。如今婴幼儿期的教育越来越完善,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辅导也受到了家长的重视,但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儿童的,虽然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体现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但却很难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而孩子个体的差异情况非常复杂,这就需要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具体指导。
二、 针对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幼儿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活跃型。难教养型幼儿最易形成许多不良性格,对其身心发育构成威胁。但如果家长能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是可以改造儿童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如今的社会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他们习惯于无条件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且不懂和他人分享。过多的溺爱常常是培育利己型孩子的温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
如今的孩子智商高,知识面广,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但自理能力差,自我情绪控制差。这都需要父母耐心的观察,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让孩子在幼儿期就懂得克制自己的愿望,慢慢学会“我应该”怎样做,比如让孩子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他知道“我应该”帮爸爸妈妈干活,并为此感到高兴。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以父母的榜样作用,让孩子知道爱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的快乐;还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不是只有快乐,还有一些不如意,比如和小朋友的吵架,爸爸妈妈不能陪自己玩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提高将来对社会全方位的适应能力。从小就加强对孩子的耐挫折教育,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和平衡力。
三、爱要适度,才能铸造完美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大家充分地认识到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偏差。过度的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过重压力,已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发生了变化。好多家长更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或者是不知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使家长带着幼小的孩子奔波于各艺术班、兴趣班之间,家庭教育演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长地。而家庭本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交流,学习与他人相处,被爱与爱的重要学习之所,家是幼儿身体、心灵、情感和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放松的地方。一个幼儿对我说:“老师,我早晚会自杀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老做错题,让妈妈失望了,这孩子才5岁啊。
适度的爱,得当的保护,尊重积极的管教和榜样作用,当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就会有安全感,就能安心的学习,茁壮成长,健康发展。而没有节制的爱,过多的压力,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伴随着他的成长,就会发生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事情。一个从小就只会享受别人的爱护却不知回报的人,当他长大成人时会体惜别人吗?无条件的满足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自私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没有管教不好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父母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做的。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树,父母是辛勤的园丁,要让小树茁壮成长就要给他施肥、浇水、驱虫,还要让他接受阳光,这样他才能长成一棵苍天大树。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触目惊心的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或自伤的事件,折射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脱节和不一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古语“养儿不教,父之过”,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倍受社会所关注。如今婴幼儿期的教育越来越完善,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辅导也受到了家长的重视,但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儿童的,虽然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体现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但却很难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而孩子个体的差异情况非常复杂,这就需要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具体指导。
二、 针对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幼儿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活跃型。难教养型幼儿最易形成许多不良性格,对其身心发育构成威胁。但如果家长能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是可以改造儿童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如今的社会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他们习惯于无条件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且不懂和他人分享。过多的溺爱常常是培育利己型孩子的温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
如今的孩子智商高,知识面广,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但自理能力差,自我情绪控制差。这都需要父母耐心的观察,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让孩子在幼儿期就懂得克制自己的愿望,慢慢学会“我应该”怎样做,比如让孩子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他知道“我应该”帮爸爸妈妈干活,并为此感到高兴。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以父母的榜样作用,让孩子知道爱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的快乐;还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不是只有快乐,还有一些不如意,比如和小朋友的吵架,爸爸妈妈不能陪自己玩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提高将来对社会全方位的适应能力。从小就加强对孩子的耐挫折教育,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和平衡力。
三、爱要适度,才能铸造完美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大家充分地认识到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偏差。过度的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过重压力,已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发生了变化。好多家长更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或者是不知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使家长带着幼小的孩子奔波于各艺术班、兴趣班之间,家庭教育演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长地。而家庭本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交流,学习与他人相处,被爱与爱的重要学习之所,家是幼儿身体、心灵、情感和精神都能得到充分放松的地方。一个幼儿对我说:“老师,我早晚会自杀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老做错题,让妈妈失望了,这孩子才5岁啊。
适度的爱,得当的保护,尊重积极的管教和榜样作用,当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就会有安全感,就能安心的学习,茁壮成长,健康发展。而没有节制的爱,过多的压力,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伴随着他的成长,就会发生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事情。一个从小就只会享受别人的爱护却不知回报的人,当他长大成人时会体惜别人吗?无条件的满足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自私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没有管教不好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父母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做的。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树,父母是辛勤的园丁,要让小树茁壮成长就要给他施肥、浇水、驱虫,还要让他接受阳光,这样他才能长成一棵苍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