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达日河段辫状-分汊河道形态分析

来源 :泥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源干流的达日河段是卵砾石河床的辫状-分汊河道,其限制性的单一河段与不稳定的多汊段交替出现,后者的洲滩与汊道变化频繁,研究其形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较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87-2016年Landsat和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选取6个区域的典型群体沙洲或江心洲,得到河段内汊道数的时空变化过程,其中1987-2004年汊道数波动较小,2004-2016年由于径流量增加使得汊道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空间上汊道数受到河宽和节点的双重约束,节点的纵向间距小于10 km时,节点间距越小,汊道数越少;节点的纵向间距大于10 km,河宽越大,汊道数较多.达日河段的水流切割沙洲和汊道淤积交替进行,使辫状-分汊河段的平面形态变化剧烈且频繁,变化周期小于10 a,但某些最稳定的江心洲可保持30 a不变.
其他文献
河口沙洲演变直接关系到港口设施和航运的安全,河口沙洲治理是航道整治的关键.基于近30年来长江口南支历史水深数据资料,分析了扁担沙洲的演变过程及特征.结合多波束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