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分析与市政债券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情的不匹配,目前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目前,地方资金流入主要通过中央转贷、商业银行贷款、土地财政、项目融资、准市政债券融资等渠道,但均存在较大的弊端。通过传统融资渠道与市政债券的比较,能够得到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市政债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市政债券  中央转贷  土地财政  项目融资
  现今,地方债务问题突出,地方财政压力巨大。财政部制定的2013年政府债务占比应在GDP的2%左右,然而,渣打银行《亚洲债务大起底》的报告中指出,加上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量,准官方学术机构对政府债务的普遍估计为占GDP的50%。由此可见,地方债务情况不容乐观,亟需开辟融资渠道,在这一点上,市政债券应运而兴。
  目前,市政债券并没有完全放开,仅在部门省市做试点工作。由于现行财政体制致使地方政府在财权与事权上的不匹配,因此地方政府除正常的税收以及有限的上级拨款资金外,还需要多种渠道进行融资。解决资金不足的办法有中央转贷、商业银行贷款、土地财政、项目融资、准市政债券融资等渠道,这些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但与市政债券相比,也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
  一、中央转贷融资
  中央政府通过发行国内外债券以及向外国政府贷款,并将部分资金转贷给地方政府,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首先,这种方式是将全国范围的资金集中用于小部分地区,容易造成地区间的发展不均衡,同时在地方项目的选择上也可能有失公平。其次,由于资金的筹集者与使用者是不一致的,导致在资金筹集方面不能够有效的考虑到地方政府的需求,在资金的运作方面也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后,中央转贷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由中央政府作为最后的责任人,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后果是直接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
  由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的缺陷。市政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综合考虑财政收入能力而制定出来的,做到了筹资者与资金使用者的统一,一方面会对地方债务产生约束,另一方面,这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也能够保证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效率。
  二、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指令或者其他担保方式(如土地资源或政府信用)向银行贷款。通过该种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较为简便,资金到位迅速。
  但是地方政府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挤占了整个社会的放贷资金,致使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同时近年来商业银行呆账坏账比例上升,地方政府的这一举动会加重金融系统的负荷,加剧金融风险。同时,在融资期限上,与地方项目建设存在期限错配的现象,且利率较高,地方债务负担也较大。期限错配隐含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从而加剧金融风险。
  通过市政债券筹资,相较于商业银行贷款,有着如下优势:首先,地方政府在筹集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合理的设计债券利率,不受银行浮动利率的约束,财务风险稳定;其次,能够克服银行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以获得低成本的长期资本;最后,市政债券的投资者类型众多,能够分散资金来源,结余社会放贷资金。
  三、土地财政
  土地向来是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财政”的运作可以达到拓展财力的目的。批地引资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短期到位大量的资金,是各地政府较为偏好的一种融资方式。
  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截止2012年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共93642.66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高达34865.24亿元,占比37.23%。很显然,批地引资这一融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之前的行为已经带来了种种恶果。土地出让是对未来资产的透支行为,地方政府的短期获利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在实现其职能的能力消耗殆尽。同时近年来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同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逐渐影响到民生的稳定。另外,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是制度内的举债行为,难以得到市场的约束,在交易上违背了等价对换的原理,在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也缺乏监管。
  近年来,国家层面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全额纳入政府基金预算管理。市政债券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新渠道,能够很好的代替“土地财政”融资。市场化的融资方式,能够起到稳定民生,升级金融市场的作用。
  四、项目融资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项目融资是地方政府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该融资方式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现金流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通常可以采用BOT、TOT、ABS、PPP、PFI等模式进行。
  项目融资一般用于未来现金流较为稳定的大型项目建设中,这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保证了项目投资者在项目失败后不危及其他资产,更加有利于吸收民间资本;然而对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这种追索权的缺失意味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并且项目投资一般期限较长,回报率低。其次,项目融资模式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可行,比如在权责利不明确的项目,容易生成系统性风险。最后,要保证项目融资的顺利进行,需要专业的评估团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相比项目融资,市政债券融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操作简单,无需计算预期现金流,地方政府源源不断的税收就的保障。当然了,项目融资在现行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市政债券和项目融资二者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五、“准市政债券”融资
  “准市政债券”融资是由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融资方式。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6576个,2013年已经增至7170个。“准市政债券”融资的方式绕过了国家《预算法》的限制,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融资,可以自主的安排和制定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在债务规划的自由度上类似于发行市政债券。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在保障程度不及市政债券,然而又比企业债券享有更好的信用,其存在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由于运作方式具有隐蔽性,运作流程缺乏法律依据,因此监管难度较大;其次,地方政府在融资规模的设定上具有主动权,同时在信息的透明度上又缺乏强制性,因而难以对地方政府产生债务约束,容易酿造财政风险;最后,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容易寻租现象,滋生腐败问题。
  “准市政债券”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市政债券在中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市政债券在中国有存在的必要性。市政债券的发行,使得“准市政债券”融资行为走向阳光化,在操作上更加简明,能够有效的客服寻租腐败问题,强化监管,降低财政风险。
  显而易见的是,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走向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是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市政债券能够有效的攻克其他融资渠道的弊端,弥补其他融资渠道的不足之处。作为资本市场上是资金需求者,地方政府更加能够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需求,约束自身债务膨胀,从而制定相应合理的融资规模。同时,在利率设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融资成本,也需要迎合投资者的回报需求,保证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效率。
  作者简介:张娜(1990-),女,汉族,福建宁德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陈建午(1988-),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日语专业学习者不断增加的同时,非日语专业学习者也在不断增加,高校以外的日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机构主要包括单纯以出国留学为
摘 要:加强企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政治组织保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企业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其中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实现宣教创新;加强民主监督,实现监管创新;追求远大理想,端正人生态度,创造人生价值;对纪检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廉政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作为人才培育阵地,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发展人才,同时还承担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职责.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提
摘 要:作为高压开关设备制造重要企业,企业文化是平高集团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阐述了平高集团所属混合制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平高集团;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意义;路径  近年来,随着特高压上升为国家战略,特高压工程建设高速推进,相关设备行业保持高景气周期,平高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进行大规模产业调整,加快了公司对合资企业
2016年10月28日,伴随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和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三校京剧教师联合演出的经典剧目《龙凤呈祥》完美落幕,此次京津冀艺术教学汇报交流演出圆
期刊
孩子们毕业了,走了喧闹的教室安静了,而我的心却空了。一J.,,一泪在止不住地流淌,心在止不住地颤动,我体会到别离之痛!望着那依旧摆放整齐的桌椅板凳,我能很清楚地说出这是谁
摘 要: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完善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对今后国企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取得实效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正是从制度层面探索如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国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摘 要: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着交互性、即时性、信息海量性等特点,新媒体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据此,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完善新媒体覆盖等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党建  近年来,新媒体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伙伴。我们要想认识新媒体,走进它,利用它来创新工作,无疑首先要认清它的特点:它的特点基本可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改变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更对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信息化管理”这一新鲜词汇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