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印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来源 :舰船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12_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轮印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承载力,设计铝合金加筋板强度试验.加筋板包括横向构件和纵向构件,试验中以钢块和橡胶垫叠加的方式模拟轮印载荷,缓慢均匀施加载荷至加筋板失去承载能力.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并结合数值仿真计算发现,在轮印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承载力约为74.2 t(9.79 MPa),是其弹性最大承载能力6.5 t(0.87 MPa)的11.4倍;达到极限状态后加筋板的破坏位置出现在面板上,呈现局部剪切撕裂破坏的形式;由于极限状态时加筋板的侧向位移变形很大,在选择加筋板失效准则时,应同时考虑结构的功能性失效模式和结构破坏失效模式.对轮印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承载能力的研究结果对船舶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为明确海水密度分层对水下航行体后方排出的热射流流动的影响,本文研究海水沿深度方向上温度和盐度对其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并引入密度分层影响修正系数,对海水未密度分层时的数值模拟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盐度上升,温度下降,密度变大.本研究拟合式的计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在6%以内,且大部分数据点的误差都在1%以下,满足预测要求.
为了研究波流对水平圆柱的影响,本文对水平圆柱体上的波流力进行研究.首先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次对不同工况下的波流力与自由液面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部分淹没的水平圆柱,波浪的反射与阻塞作用随着波幅的增加而增加,波流力随着波幅与垂向位置的增大而增大,正垂向力随着频率的增大趋于某一特定的值.对于淹没的水平圆柱,随着垂向位置的增加,波反射减小,波阻塞变大且大于波反射.
水下无人运载平台作为大量高新技术的载体,其研发将带动一大批相关技术,尤其是通信、感知、控制技术的创新和实用化.水下无人运输平台隐蔽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将在实际军事应用中凸显.本文介绍国外水下无人运输平台发展现状,总结梳理水下无人运输平台的关键技术,展望未来水下无人运输平台的发展方向.
加权融合方法是一种新型船型变换方法,结合船舶数值模拟评估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船体型线设计和优化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该融合方法,再结合具体实例,在某油船的线型开发中应用加权融合方法,从两母型船中得到一系列融合船型.通过对融合船型与母型船的性能、流场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加权融合方法的应用特色,为该方法在未来船型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水下航行体与水体的相互作用会在自由面形成特定的水动力尾迹.为了研究水动力尾迹的产生机理及其特征,本文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iver-Stokes,URANS)模型以及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对连续分层环境中全尺度Suboff激发的自由面尾迹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首先,研究密度连续分层对自由面尾迹特征的影响.将连续分层环境中Suboff周围的流场结构以及自由面尾迹与单层液体环境中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其次,对连续分层环境中不同潜深下自
随着对潜艇隐身性能要求的提高,潜艇尾操纵面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操纵性能以后应充分考虑对潜艇螺旋桨桨盘面伴流场的影响.本文针对某潜艇模型,在其原十字舵尾操纵面的基础上遵循正投影面积不变的原则,将十字舵的稳定翼和转动舵在空间上分离,设计出X舵尾操纵面和X舵+稳定翼尾操纵面2种形式,并在直航和斜航2种状态下对3种尾操纵面潜艇的水动力和尾流场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舵翼分离型尾操纵面能在保证水动力性能的基础上改善潜艇尾流场品质.
本文以国际标模ONR内倾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构建的数值波浪水池,建立方形波浪的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建立方形波浪中船舶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典型方波条件下,不同浪向、航速和波陡中船舶的非线性运动特性,并与单向规则波中的运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船舶在方形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幅值随着航速和波陡的增加而增加;在某些方形波浪条件下,船舶运动响应明显大于规则波下的运动响应;减小航速和选择合适的航行线路,可以有效提高方形波浪下的航行安全.本文研究可为船舶在方形波浪中的航行性能评估和安
本文以3800 PCTC滚装船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规则波作用下的首外飘型船舶波浪砰击载荷CFD预报方法,基于CFD理论建立三维波浪砰击数值水池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基于劳氏船级社的设计海况与极限海况,设计出低、中、高3组计算海况.基于规则波作用下的首外飘型船舶波浪砰击载荷CFD预报方法,得到砰击载荷与砰击发生时的船波相对速度,并对不同波海况下的砰击载荷、船波相对速度特性与非线性分布进行讨论.
研究船舶的快速性和阻力性能对船型设计和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艘海洋多功能双体船为研究对象,使用CFD软件STAR-CCM+计算双体船在静水航行中的阻力以及不同工况下的波浪增阻,并和二因次换算法、三因次换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阻力系数和航速之间的关系以及波浪增阻随波长的关系,得出双体船在航速为20kn时的总阻力系数达到峰值以及在λ/L-1.25时的波浪增阻系数达到峰值.计算表明,使用STAR-CCM+软件对双体船快速性和阻力性能的预报,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可以在对双体船阻力估算中推广应用
舵叶选型通过经验公式和母型船数据确定,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优化舵叶选型流程,以Explora-tion号邮轮为例,通过CFD软件基于RANS方程和SST k-ω模型对NACA翼型和高效翼型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不同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对不同剖面类型和厚度比的翼型,结合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分析水动力性能,并与理论计算数据和实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不同翼型厚度在全舵角范围内表征出不同的升阻比特性,增加翼型厚度有利于拓宽升阻比范围.高效翼型虽然舵效平均提高40%,但是不能忽略阻力对其快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