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缺血性肠炎一例
缺血性肠炎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摘 要】
:
患者女性,48岁,糖尿病史10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在7-8mmol/L.除阑尾手术史无其他特殊疾患史。突然发作阵发性腹痛及便血,初始为黑便2次,其后皆为鲜血,量不多,
【作 者】
:
杨蒲芳
陆国义
高书荣
马诗国
【机 构】
: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消化科,200050,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消化科,200050,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0050,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放射科,200050
【发表日期】
:
2007年24期
【关键词】
:
缺血性肠炎
阵发性腹痛
糖尿病史
二甲双胍
长期口服
血糖控制
突然发作
手术史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48岁,糖尿病史10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在7-8mmol/L.除阑尾手术史无其他特殊疾患史。突然发作阵发性腹痛及便血,初始为黑便2次,其后皆为鲜血,量不多,
其他文献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二例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即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PEJ)是一项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及小肠造瘘新技术,国内开展较少,以下介绍我院近期做的2例PEJ。
期刊
经皮胃造瘘术
小肠造瘘
营养管
endoscopic
肠造瘘术
经皮内镜
全身麻醉
开腹手术
PEJ
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von Hippel Lindau综合征一例
von Hippel Lindau(VHL综合征)是一组家族性、多发性、多器官的良恶性肿瘤征候群,按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患者子女均有50%的发病几率。基因携带率各国报道不一,一般估计为十万分之三左右,外显率(penet rance)接近百分之百。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是VHL综合征最显著的遗传特点。现报道我院一例以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要表现von Hippel Lindau综合征。
期刊
VHL综合征
Hippel
Lindau
反复发作
胰腺炎
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特点
肿瘤征候群
联合应用十二指肠上段及胆管内支架二例
例1患者男,46岁.胃癌(毕Ⅰ式吻合)术后1年,恢复良好,近2个月开始上腹胀并呕吐,渐加重,不能进食,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吻合口狭窄,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无效,放置一18 mm×60 mm金属内支架,近端位于吻合口上方,远端位于乳头上方.治疗后症状缓解,可进食.近10 d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大便陶土色,皮肤搔痒.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98 6 μmol/L, 直接胆红素100 3μmol/L, AL
期刊
胆管内支架
十二指肠
吻合口狭窄
上段
联合
气囊扩张治疗
皮肤搔痒
毕Ⅰ式吻合
金属内支架
全国第二届小肠疾病学术会议简讯
期刊
左侧路径腹腔镜胆囊床剥离法效果观察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国内文献对LC胆囊床面剥离方法的报道较少。根据胆囊床解剖结构及腔镜下的操作特点,临床上LC术中用传统的方法剥离胆囊床在手术暴露、操作、安全性等环节上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胆囊床剥离的并发症时有发生,为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5月采用左侧路径胆囊床剥离方法完成LC 500例,效果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床
剥离法
路径
左侧
手术安全性
国内文献
解剖结构
效果满意
并发症
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分为两组,其中18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组),17例行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测量食管钡餐摄片的钡柱高及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术后6、12个月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单
期刊
贲门失弛症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气囊扩张术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年征订启事
期刊
成人胃镜取出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49例临床分析
误吞异物是临床常见急诊,尤其是婴幼儿的消化道异物,由于其消化道管壁薄弱而腔道狭小,内镜下取异物的安全性备受医生及家属的关注。笔者自1990年用成人胃镜取出第一例婴幼儿异物至今,已成功取出49例婴幼儿上消化道异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上消化道异物
临床分析
婴幼儿
胃镜
成人
误吞异物
安全性
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变化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下溃疡边缘黏膜小凹形态及黏膜微血管等微细结构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Pentax EG-3430Z型放大胃镜对158例溃疡病患者,先行常规检查,后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溃疡边缘胃小凹及黏膜微血管改变,于相应部位内镜下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良性溃疡胃小凹形态规则,34.4%及67.7%患者呈C型和D型,93.8%恶性溃疡患者胃小凹呈E型,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良恶性溃疡小凹形
期刊
胃溃疡
微血管
诊断
放大内镜
主要酸相关疾病演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10年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10年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主要酸相关疾病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53598例。选择全部十二指肠球溃疡(DU)、胃溃疡(GU)、反流性食管炎(RE)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却感染情况及DU、GU、RE检出情况的变化。结果10年来却的平均检出率为42.17%。1996年最高,为48.77%,2005年最低,为33.61%,
期刊
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反流
螺杆菌
幽门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