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語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优化课前准备,预设到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进行有效的预设。
  1、吃透教材,文本预设到位。新课程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细细咀嚼,悟出“三味”(文味、情味、人文味)。
  2、师本预设到位,以学定教。所谓师本预设就是根据文本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预设教法、学法,以学定教。如《野草》是夏衍写的一篇杂文,文章蕴涵着作者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作者的写作意图难以把握,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读者的距离?如何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结合?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这是教学前反复思索的问题。课文中写到种子将人的头盖骨分开,小草从石块间透出,看似写种子的伟大生命力,实则在歌颂强大的抗战力量,无谓的民族精神。思虑至此,教学目的豁然开朗。
  二、优化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到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1、“质疑”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从题目上问、从词语上问、从内容上问、从矛盾处问、从语言标点运用上问、从写作上问、从中心上问、从省略处问、从结尾处问、从联系(句、段;课内外)上问。“质疑”能力培养分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2、“自读自悟”的培养。“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其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
  从内容上说,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从呈现方式来说,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的“感悟”用不拘一格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等方式表达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悟出文章的味道,悟出思维的个性。
  三、三、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丰富灵活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严谨注入灌输方式的提问。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自从开展“高效课堂”及我们学校的“乐学精到二四制”模式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地摸索,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能硬套“二四制”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文章的体裁,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让一接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收获还不少。同时教师还要有应变能力,能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我们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有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说起欣赏课,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单板、讲授式的课程,因为不需要孩子们动手绘画或者制作,所以孩子们对这样的课会觉得可有可无,以至没有兴趣。刚开始工作时,因为没有任何经验,一堂欣赏课上下来,自己和学生都累得筋疲力尽,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应该怎么办?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儿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已经很多年了,这是一件关系到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和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实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然而实施以来效果并不明显,那是因为跟学校体育教育严重脱节,尤其是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基础和重点,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应该有着重
延安才是家1 896年 ,赵占魁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张村的一个泥水匠的贫困家庭 ,4个男儿 ,他排行老三。1 91 6年 ,破窑坍塌 ,年迈的父亲被砸死了 ,二哥闻讯即连夜奔去料理后事 ,
目的:采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向髁突软骨样细胞分化,建立软骨细胞种子库,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和
时代发展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全方位展開,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为主攻方向。下面我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