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对策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xl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的加快,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材,多样化的版本,呈现在教师的眼前,创新的呼声遍布四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新课程课堂教学不仅要创新,更要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领会新课改精神。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下“一纲多本”教材的出炉,给高中历史教师带来困惑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的自主权。
  1 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課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要用好教材而非单纯地“教教材”。课标要求是教学的核心,教材是教学的依托。因此,认真钻研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课堂教学依然照本宣科、满堂灌。这种“教教材”。只是让学生获得了一些感性知识,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的理解上,未能形成历史思维的方法,当然学生也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指导下的专题式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处理教材的新观念,那就是怎样去“用好教材”。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教材当作教学中传授知识的载体,它不停留在教材讲了些什么,而是在更多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突出知识之间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史论”角度来提高学生对教材已表述的知识的理性思考。新课标下只有依据教材深化认识,又不拘泥于教材,才是历史教学的真谛。
  2 整合新教材,合理取舍。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以专题模块的形式编写,分必修和选修,知识的系统性被打乱。在新课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要想走出这个困境,教师要在领会课标意图的前提下,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进行大胆取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历史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更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最反感的是说教式教学,最崇尚的是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于是出现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热闹非凡的课堂。然而,据调查,热闹之后,学生收获不大。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居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真正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其次,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在课中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的思维变化;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
  
  三、还原历史风貌,盘活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还原历史的风貌,把过去的历史盘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课前演讲一点评历史。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在课上用3~5分钟演讲,要求达到有讲有评。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由此改变。例如,一位学生演讲《拿破仑》,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
   2 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历史剧搬进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活生生地将历史再现出来。若有创新,也可将历史反串,让学生找错,学生会更加勇跃参与。如此一来,学生锻炼了表演能力,增进了知识,丰富了课堂。例如,讲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事先让几位同学自行设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历史剧。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及其夫人都让学生模拟,学生于是找资料,模拟谈话姿势,甚至看一段《西安事变》的电影。结果,当堂表演基本到位,学生们一睹当年西安风云的精彩,同时将这段历史熟记于心。
  3 历史故事化——活化历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把语言的表达效果概括为一句话:影响力=15%声+20%色+25%姿+40%情。在历史课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历史故事,学生会紧随故事的节奏,时而凝神倾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怒形于色,时而含唇微笑。当然,教师所选的故事,应做到内容健康向上,紧扣课文环节,时机把握适度,有的放矢。
  
  四、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的背景下,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已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教学活动中这一目标往往被忽视。历史新教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健康、向上、创新的一代作出贡献,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大胆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活力、有人文素养的中学生。
其他文献
早上准备出门的时候,Kitty从车库里搬出来一个大椅子,她说这个椅子是她爸爸的,在她的幼年记忆里,她的爸爸永远坐在那张椅子上。这是个褐色的“大班椅”,有着真皮的椅背和坐垫,底座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铁桥梁挡块与垫石间的横向碰撞效应,基于ANSYS软件建立高铁简支-连续组合桥梁(2×32 m简支梁+(48+80+48)m连续梁+2×32 m简支梁)横向地震碰撞杆系
为提高机电产品装配环节的可靠性,首先采用“功能—运动—动作”的结构化分解方法得到元动作单元,然后对产品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运动单元的故障模式,并建立运动单
针对现有金属件增材制造技术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低熔点金属熔融三维直写技术,并适用于汽车、机床等行业中试制金属模具及零部件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直
采用不同旋转速度/进给速度(ω/v),研究其对AA1050搅拌摩擦焊焊缝的表面形貌、硬度分布、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ω/v分别为800/100,1000/200和1400
以南京梅山铁矿采掘面爆破粉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亲水性粉尘(HD,可快速沉降水底)与疏水性粉尘(HCD,较长时间浮于水面)进行分离,并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两者的润湿接触角,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