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X波段雷达与兴义多普勒雷达暴雨过程中的对比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ixi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望谟X波段雷达、兴义多普勒雷达和MICAPS红外云图资料,对发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7年7月8—9日望谟县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云团减弱后再加强产生的叠加效应导致望谟出现了暴雨;2)望谟雷达的速度场在强降水阶段可以观测到中气旋生成,且在该阶段中低层强回波高度明显降低。而VIL基本在2~5 kg·m-2,与基本反射率的大值区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应;4)对比两部雷达在望谟地区的回波强度,二者均能正确反映出降水的强弱变化,但是兴义多普勒雷达的探测效果明显不足。
  关键词 X波段雷达;多普勒雷达;暴雨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84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是黔西南州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望谟县暴雨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提高业务人员对暴雨及短时强降水天气预测预警能力,为政府决策部门的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目前,针对暴雨的雷达特征分析和预警方面,很多专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杜秉玉等用常规数字天气雷达研究湘中强对流天气和梅雨锋的雷达回波特征[1]。项经魁、徐双柱等从回波形态、运动等方面总结了暴雨回波一些形态和运动特征[2-3]。胡伯威等曾利用武汉WSR-81S数字化雷达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暴雨回波特征和演变规律[4]。肖艳姣等发现低层切变线上的扰动与地面降水加强有密切的关系[5]。伍志方等认为,沿着辐合带两侧不断有新生单体,并沿着不同方向向辐合区汇聚加强,从而形成暴雨[6]。刘洪恩等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暖平流等暴雨中尺度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7]。夏文梅等利用冷暖平流和辐散辐合风场叠加的多普勒速度特征[8]。周雨华等对几次副高边缘暴雨的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9]。
  兴义雷达探测范围大,但容易受到地形阻碍、地球曲率和雷达波束宽度等带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探测盲区,而望谟X波段雷达对小尺度的局部对流云系的探测更为清晰,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更适用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等一些处于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盲区但又容易生成局地降水的地点,很好地弥补了兴义多普勒雷达的缺陷。因而对比望谟X波段天气雷达和兴义多普勒雷达在暴雨过程中所展现的差异性,对临近预警预报工作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1 天氣背景
  2017年7月8—9日,黔西南州出现了12站大暴雨(降水量大于100 mm),其中望谟打易镇151 mm,打易中学镇141 mm,打岩镇137 mm,观文镇129 mm,打尖镇103 mm,坡架镇109 mm,另有92站出现暴雨(降水量在50~100 mm)。此次天气过程受短波槽、低层切变线、干倾入、低空急流和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其相互作用诱发了地面辐合线锋生。暴雨发生初期,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满足暴雨的启动条件,地面辐合线和冷锋南下触发云团发展,且移动缓慢,导致出现大暴雨天气。
  2 卫星云图分析
  黔西南州望谟县打易镇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2017年7月9日2:00、5:00、8:00,从卫星红外云图上看到,7月9日1:30,如图1(a),黔西南上空有一偏南-北向的带状对流云团A,其冷中心在黔西南州中西部,且发展旺盛,此时望谟上空的对流云系浅薄且强度不强,云顶亮温在220 K左右,此时短时强降水达最大,
  1:00—2:00达到了38 mm。2:45,云体A与B合并后分裂成南北两个单体C和D,如图1(b),北面的单体C向东南移动至打易镇附近,云顶亮温在210 K左右,降水迅速减弱。4:45时,如图1(c),D对流中心减弱消散,C对流强中心强度减弱,面积减小,此时打易镇恰位于趋于减弱的C对流强中心的南侧,云顶亮温在200 K
  左右,对应的地面降水3:00—4:00为3.5 mm,4:00—5:00为29.7 mm。5:00—7:00,强中心基本维持,打易镇上空的云顶温度明显升高,云顶温度在210 K左右,期间降水量较小,7:30如图1(d),E强中心减弱东移,打易镇处在亮温梯度的大值区,降水明显增加,之后整个云团东移出黔西南州,降水趋于结束。
  3 望谟雷达与兴义雷达回波对比
  分析望谟X波段雷达发现,7月9日1:17(图2),基本反射率在40 dBZ左右,最大可达50 dBZ,此时为混合性降水回波,对应时次的剖面图上可以看到强中心高度从地面到4 km左右,相对移动方向呈现前倾趋势,且中低层的回波强度在45 dBZ左右。2:46回波向东北方向移动,打易镇上空在30 dBZ左右,强中心逐渐减弱消失,中低层回波强度也逐渐减弱,小时雨强迅速减弱。
  4:22,云团结构密实但范围减小,反射率基本在
  45 dBZ左右,5 km以下的回波也在45 dBZ左右,且持续时间长,对应小时雨强大。6:58,看到黔西南州中西部云体继续缓慢东移,主体维持在黔西南-黔南一带,此时回波强度在45 dBZ左右,回波高度减小至3 km附近,但仍然维持在45 dBZ左右,降水强度并没有明显减弱,但降水过程趋于结束。整体分析可知,过程中小时雨强接近
  30 mm·h-1的阶段,反射率在45 dBZ左右,属于层状云积状云混合性质降水,在降水趋于结束时小时雨强虽然大,但中低层强回波高度明显降低。
  (a)1:30;(b)2:45;(c)4:45;(d)7:30。
  从速度场发现(图3a),9日1:17,望谟县上空多为正速度区,说明大尺度系统正在减弱消散阶段,但是在打易镇附近出现了一对正、负速度对,为明显的中气旋,但是气流处于辐散的状态,此中气旋强度不强,有减弱消亡的趋势,这也与云图及地面降水实况相对应。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可知(图3b),其发生发展与基本反射率趋势基本一致。1:17望谟县打易镇上空的含水量在2~11 kg·m-2,最大VIL 10.55 kg·m-2,40~45 dBZ所对应的VIL在1~5 kg·m-2,回波强度中心与最大VIL中心对应关系并不好。2:46,反射率20~40 dBZ对应的VIL在1~2 kg·m-2,40~45 dBZ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在产业振兴中的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促使农业产业迅猛发展。基于此,就目前我国产业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产业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
以四川省汶川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猕猴桃品种为实验材料,对各品种猕猴桃进行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东红果实品质总体表现最好,适合作为特色猕猴桃推广;海沃特果实品质中等,但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基于自愿平等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多种方式转让给其他主体的行为.基于CNKI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文献进行
为探索油茶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油茶产业经济效益,探索山区贫困地区油茶产业发展途径,在安徽省潜山市开展油茶园林间养鸡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园林间养鸡的4种养殖密度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了川东北革命老区农村人才回流的必要性,为川东北革命老区农村人才回流提供了机遇,增加了优秀人才返回川东北革命老区的农村并作出贡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将现代制造技术融入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已迫在眉睫。现阶段,现代制造技术受到各参与主体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基于此,采取多元化策略融合机制,提出了数控机床技术、虚拟技术、计算机集成系统3个方面的实践应用,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S220.6 文献标志码:B DOI
养蚕通常在气候适宜的地区进行,以保证蚕健康生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蚕养殖业也应用了大量科学技术,蚕茧产量增长颇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摘 要 在现代农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其诸多技术优势资源和信息要素积极融入到现代农业实践生产中迫在眉睫,亦是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农业机械自动化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考验。基于此,多措并举,采取多元化策略融合机制,实现农产品检测、包装机械、水肥管理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方面自动化应用,
摘 要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离不开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在共同体意识下的共同参与,然而当前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前,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问题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多元主体的思想水平不同、乡村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应寻求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点,实现合作共赢;提高多元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
通过对火龙果原产地生长习性和贵州省册亨县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册亨县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基本满足火龙果生长要求,但不适宜全县范围内推广,部分地区推广仍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