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情况,从自身从事基层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发,多角度分析了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希望对全面提升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从多方面来全面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全面凸显出民族的文化身份,贯彻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考虑到我国西藏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其孕育着丰富且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于丰富我国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西藏地区和外部经济社会的联系逐步深化,在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影响下,特别是大量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作用下,存在着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高度重视从细节出发,从基层入手,全面重视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2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地方性保护条例
  在全面开展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其存在着分布广而散、项目多而类型杂的特点,在具体的普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总体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条例存在着普遍欠缺的情况,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有法可依的普查、评估、以及保护工作,从而会造成特别是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受到制约。
  2.2 资金支持不足
  考虑到西藏自治区的财政资金大都是属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这样就会造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从最近这五年的经费分配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地展示出基层地方具有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依然存在着薄弱的资金支持的情况,这样自然无法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3 传承主体缺失
  考虑到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工作中,大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西藏的传承主体则非常至少,特别是在全面经济建设发展的影响下,部分青年人愿意走出农村,无法认识到学习和传承手工技艺的重要性,也无法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愿将其视为社会谋生的手段。所以,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无法满足自身充分经济目标的基础上,很多传承人则会与仅有微薄的收入和枯燥的技艺生活相互割断,造成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缺失问题。
  2.4 学校教育尚属空白
  考虑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学校在此方面的教育缺失也不容忽视。在中小学阶段中,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相应的高等教育中也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區域优势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难以有效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宣传,造成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青黄不接,存在着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脱节的情况。
  3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3.1 加快建立地方性保护条例
  结合西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出台符合本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条例及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突出法律法规条文的针对性,并全面落实具体的保护方案内容。考虑到本地区的独特地域环境情况,应重点落实好多民族的不同地域中不同表现形式,充分参考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的不同类别。同时,结合不同类别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处理,以便更好地的落实到位,如《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法》、《藏医药法》等。
  3.2 建立资金投入与运行机制
  在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结合普查到整理归档、宣传、抢救等各方面的情况,都离不开资金的全方位支持。所以,本地区财政应予以重点支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以便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项目的保护,重点落实征集及收购珍贵资料与实物,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在此环节中,如果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方式,往往还是十分有限。这就应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引导并鼓励对口援藏单位投资,形成全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借助于构建西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基金、减免收税等方式,重点落实好资金提供的工作。
  3.3 启动传承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
  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还不能忽视传承主体的保护工作。结合西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应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利益保障工作落实到位。一方面,重视财政的资金投入,积极构建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活动,重点落实帮助到家庭贫困的传承人,落实具体的经济保障,以便能全面开展相应的手工技艺的学习和传承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全面落实培训经费,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并能全面激发传承人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区还应从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等角度来出发,重视满足于精神以及物质方面的双重奖励,以便全面获得社会方面的尊重要求,从而能更好满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承发展。
  3.4 开创学校教育的保护机制
  在全面推动西藏教育工作改革的工作中,一定要全面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的工作,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可以将传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相关内容带入到课程中,鼓励开展一系列的乡土民俗和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工作。可以积极选择课余时间及假期,帮助本地区的青少年来全面了解民间艺人或传承人的工艺制作工作,比如,可以将浪卡子县央噶玛母索玛加工中所涉及到的索玛、马包、小背包、乌尔多、特色茶包、盐包、藏式小鞋、卡垫等带入课堂。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并了解洞热索玛制作技艺相关步骤等。同时,如果部分材料简单、制作工艺不太复杂的项目,可以选择兴趣小组的模式来鼓励学生参与制作及学习。同时,结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及科研优势,重点开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升高素质人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西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情况,在面临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消亡的情况下,我们应从各个方面积极践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各相关工作,特别是加强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推动西藏地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兆义 , 林继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思路[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2-108.
  [2] 王梓曼, 索朗白姆. 浅析拉萨市建筑设计风貌--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例[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 2020年第2期:94-98.
  [3] 觉安拉姆, 李霖, 白玛拉错.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策略、模式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1-48.
  [4] 贾丽.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的传承与保护-以民间剧团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9期:103-105.
其他文献
摘要:在表演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藏族舞者通常有两种不可分割的状态,即“紧张”和“放松”。然而,在当今藏族舞蹈界,很多舞者对“紧张”和“放松”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在创作动作时,我们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紧张”存在于“放松”之中,两者相互依存,使我们的舞蹈作品呈现出更加完美的一面。本文将全面阐述藏族舞蹈动作的两种状态——”紧张”和“放松”。以及藏族舞蹈动作中“紧张”和“放松”的作用。  关键词:藏族
期刊
摘要:泥塑肌理在现代陶艺制作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对陶艺作品的装饰起到积极作用,也推动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探究泥塑肌理在现代陶艺中的制作和使用,进行深入研究让泥塑肌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推动现代陶艺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塑肌理;制作工具  引言:  肌理作为陶艺作品中至关重要的艺术语言,成为越来越多的陶艺艺术家研究的新肌理语言,更多的陶艺作品以肌理效果为媒介,不断彰显、强化作品的艺术语言。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被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资源,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民族文化被开发,一些民族文化固然能够在开发之后得到传承,但是也有一些民族文化由于开采或是保护不当被破坏,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价值,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保护并传承民族文化需要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对地区民族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从而推动民族文化性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对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保护现状进
期刊
摘要:一直一来,机场进港航班的优化调度问题都是航空运输的瓶颈。本文重在解决大型机场的进港航班的调度优化问题,并且针对乌鲁木齐的地窝堡机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求求解算法来对机场进行进港航班优化调度。  针对问题一:通过建模,得到了两个目标函数以及多个约束函数,然后通过求解算法,在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中,得到所需要的最优解。文章采用了遗传算法,可以很有效的在约束条件以及大规模的数据中得到全局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的魅力源远流长,尤其是一些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艺术体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地理风情和原始风貌。在闽西北地区的泰宁梅林以及周边地区,盛行一种音乐,当地人称之为梅林戏曲音乐。这种音乐最大的特质是源于“徽剧”,但又有别于“徽剧”。据相关文献记载,泰宁梅林戏曲音乐起源于闽西北的泰宁县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地方戏曲音乐。起初,江浙赣人流入闽西北,这些人把喜欢的“徽剧”带入当地,不就当地人
期刊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现当代艺术是从1916年马塞尔·杜尚发起的现代主义运动开始的,距今已经一百多年来,而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艺术家在接触到纷繁复杂的西方当代艺术后,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现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却逐渐疲软,中国现当代艺术当何去何从?  关键词:现当代艺术 ;时代语境 ;思考;  一、西方当代艺术发展概况  在今天我们对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来自各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审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碰撞产生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极大的价值。所以,基于此方面上,“一带一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分析非遗发展现状,提出了提高民众对于非遗的学习和保护意识,扩展发展空间以及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四方协助等,共同协助推行非遗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  一、“
期刊
摘要: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一定数量的五保、失能、半失能及无子女在身边赡养的高龄老人,中低收入农民养老救济面临挑战。探索中低收入农民集中养老产业新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低收入;农民;养老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6亿——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揭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主要表演形式是以程式化动作为主的以歌舞演故事,包含了一系列基本功和四功五法,所谓四功五法讲的“唱、念、做、打”。而剧目《战马超》就包含了唱、念、做、打,也是京剧中比较典型的开蒙长靠武生剧目。  关键词:《战马超》;京剧;武生;表演  一、《战马超》剧目介绍  剧目《战马超》是一出传统剧目,剧情讲述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马超奉张鲁之命,攻打刘备所管辖的葭萌关,马超
期刊
摘要:贾平凹的《废都》与郁达夫的《沉沦》同样有着大量的关于性的描写,但是二者又有着一定的差异。《废都》主要描写实际发生的男女性爱的场面,而《沉沦》则以心中有关性的想法居多。  关键词:性描写;贾平凹《废都》;郁达夫《沉沦》  一、引言  《废都》是“五四”以后创作出来的一部中国传统小说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现代思潮的一次成功的接轨。此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大胆的性描写,与郁达夫的风格有些相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