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效举措探究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本校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充分结合校内校外资源,达到教育目的。
  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中可以看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利用校内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新的有利于达到学校教学目的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课程;二是充分结合校外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本文将以上两点全面展开,提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举措。
  以教育科研成果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大力提倡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能力。近些年来,“教研興校,教研强校”成为了许多中小学校园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各级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并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开发并最终应用。因此,将校内自主教育科研成果和其他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些年来,“德育”科学研究是小学课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感恩精神等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注重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避免学生在面临重大道德选择中迷失方向。根据我国教育专家学者和小学教师的“德育”教学科研成果,小学校园可以开发例如“当代小学生的道德规范”“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精神”等课程设计,将“德育”科学研究成果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课程。以教育科研成果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结合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科学精神,有利于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问题,进一步节约小学校本课程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成本,提高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
  除此之外,以教育科研成果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为小学教师的课程拓展提供一个帮手,明确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
  以校园外部资源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近些年来,校外课程拓展成为了许多小学的重要课程开发途径。校外课程拓展,是指学校在充分利用校园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这里的校园外部资源,包括学校当地资源(例如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社区资源等)、所处城市的行业资源、高等院校资源、军事资源以及其他潜在资源。由于校内教学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将校园外部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转化,将其转化为校本课程,是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由于国际环境日益严峻以及我国周边的军事威胁不断加剧,我国教育部不断强调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防意识。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的校园内部缺乏国防教育资源,关于国防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国小学的国防教育要将本校的国防教育与校园外部的国防教育资源充分结合,努力提升小学的国防教育层次。校园外部的国防教育资源包括:国防教育博物馆、地方各级军区单位、国防教育单位等,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做法有以下两点:1.军地联合开展国防教育课程。小学可以通过与当地部队驻地首长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部队驻地参观官兵训练、武器装备,学习战术战法和国防知识等,也可以与当地部队签署合作备忘录,定期组织部队官兵到小学进行军事训练、指挥校园国旗队升旗、开设国防教育课堂讲座等活动;2.参观国防历史博物馆。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国防历史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历史视频的介绍,向学生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以校园外部资源为基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弥补校园内部资源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核心素养,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外部单位的合作交流,增进感情。
  以校园内部资源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就是充分利用小学的校园内部资源,采用课程拓展管理思维整合教学资源,以开发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小学课程。校园内部资源具体包括:课堂教学基础设施、信息教学设备、图书馆、校史馆、体育场所、实验室、音乐厅、教师资源等。校内资源不同于校外资源,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获取和可以供师生长期使用,因此,许多学校都将校内资源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重点利用资源。
  当前我国教育界倡导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认识面,努力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研究对象。事实上,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阅读书目,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小学校园管理层首先应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课外书目爱好,针对其爱好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做出适当地增减变动;2.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的读好书、好读书。小学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课程,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领悟书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并将自己的读书感想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3.邀请作家开设讲座。小学管理层可以通过与当地作家协会合作,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到学校图书馆开设“阅读课堂”,作家通过分享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使学生学习到不同于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的阅读和写作乐趣。以校园内部资源为基础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最简单便捷并且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举措,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校内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喜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力发展课堂活动课,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根据我国新一轮的小学课程试验标准改革,小学校园应积极开展活动课程教学,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开展相应的课堂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开设具有本科特色的课堂活动,例如小学语文课可以开设课堂诗词朗诵活动,小学数学课可以开设数学建模活动,小学英语课可以开设英语角交流活动,小学美术课可以开设泥塑活动等等。课堂活动课的特点就是多变性、丰富性和兴趣性,其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课程弹性较大,因此小学校园管理层可以将课堂活动课的开设权利下放,由教师自由选择开设。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创新,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我国小学应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开动创新思维,结合教育科研成果、校园内部可利用教学资源、校园外部可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课程,以达到学校的教育目的,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努力提高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校园。
其他文献
汉字之形声义合为一体,以训诂的学问明字义之然,借音韵、文字的学问证其所以然,方能真正识读。这汉字三步识读的关键是形声义综合互证,而尤当以声为纲,因为文字记录语词,语词
确证日本内阁文库本不是赵本原刻本,而是据赵本首刻本之翻印本,讹误甚多;中国所藏赵本分首刻本与修订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图书馆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是首刻本,有讹字,
为了经济、合理地使用化肥,促进农业生产更快地发展,我县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开展了化肥深施的科学实验,深施面积从早季的几千亩扩大到晚季的上万亩,普遍获得成功。岩下公社下
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是近几年高考考察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水平、问题的解析与探究能力,在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合理运用模型开展教学,合理运用模型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学科是理科范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是一门涉猎范围较为广泛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构建模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
期刊
近日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新近面世的一书,颇受启迪.乍看书名,不禁心中疑惑,是中医界公认的理论专著,如何成了临床医学?拜读之后,不由得十分钦佩该书主编王庆其教授独具只眼.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导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紧盯学习的目的和主要的任务,围绕着中心问题,通过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在良好氛围下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迷茫,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课堂以任务为重心,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期刊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认识不足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很多年,但在农村对音体美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学校、教师、家长根本不关注这些课程的重要性,一味地认为学好考试科目才是最重要的。对美术来说,大部分家长都单一地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学校也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所以课时安排并不合理,甚至出现了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所以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的情况,由于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认
期刊
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明刻本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是著名政书“三通”之一,宋元之际马端临撰,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书中所涉医学史料颇值得重视.
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方法,从古汉语训诂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总结归纳中虚词“颇”字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含义,研究其使用规律.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