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讲堂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北京积极响应国际奥委会在奥运举办城市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号召,北京于2005年12月6日启动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北京将有200所学校挂牌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近期我们走访了不少中小学,大家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热情非常高,但我们走访中发现,大家对奥林匹克知识的了解还有待于普及,例如大家都常常提及奥林匹克精神,或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但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如何理解,奥林匹克格言、宗旨等是如何定义的大家还不太清楚,鉴于此,我们特邀请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裴东光老师为大家开辟该讲堂,将对奥林匹克知识、理念等做系列讲座。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Olympic Spirit)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有可能引发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互相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这种氛围中,人们得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的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学习的动因。
  讨论题:你如何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格言吗?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o-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在安特卫普奥奥运会上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Ac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格言。
  问题: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
  讨论题:你如何理解“更快、更高、更强。”这一奥林匹克格言?
  
  奥林匹克宗旨是什么?
  
  《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有以下含义: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试图从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作为实现自己的宗旨,在世界各国青年间建立友谊的纽带。
  讨论题:为什么说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
  
  专家名片:裴东光,副教授,现在首都体育学院任教。1991年曾留学加拿大国际奥林匹克中心,1996年归国。裴老师一直致力于奥林匹克研究和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工作。在国内外发表了30余篇有关奥林匹克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主持完成了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课题。1998年、1999年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培训。2000年获国际奥委会青年学术基金。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讨论了薄壁零件的加工技术。首先,以CAXA软件为技术平台,自动生成零件的刀具路径,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加工;针对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加工工艺性差、易发生加工变形
在教学中,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与此同时也促使这些“天之骄子”们有点飘飘然,部分学生乃至滋生了“说不得”“动不得”,只能“捧”,不能“摔”的坏习气,有些甚而变得意志“薄弱”,心理“脆弱”。  而我窃自以为,批评和惩戒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要知道“玉不琢尚不成器”,更何况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呢?  记得在一次民办四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学内容是蹲踞式跳远。这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 我们的体育教学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无论是一般的常态课还是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会结合主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教学,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热热闹闹所谓的“游戏式教学”浪潮中,需要冷静思考:一些做法是否过了头,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体现了体育新课程的本质。我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