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进食糖后患龋情况不同者健康牙面或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明龋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接触法直接在原位测定菌斑pH在漱糖后1 h内的变化.实验分3组,分别为无龋组(CF)、普通龋组(CIA)和龋活跃组(CA),三组均测定健康牙面菌斑pH的变化,龋活跃组另外测定龋洞内菌斑pH的变化,绘制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菌斑基线pH(pHrest)、pH下降的最低值(pHmin)、pH的下降幅度(△pH)及30 min内的曲线下面积(AUC3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菌斑pH在漱糖后均下
其他文献
我国3000余年前的甲骨文字中,就有"龋"字,与外文中dental caries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