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患儿合并头孢曲松相关假性胆结石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合并头孢曲松相关假性胆结石的肾脏疾病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病例1,男,11岁,诊断"肾病综合征",因"胃肠炎"予头孢曲松2 g/d[50 mg/(kg·d)]抗感染,3 d后发现胆囊内泥沙样沉积,伴纳差、恶心;停药16 d后胆囊结石消失。病例2,男,10岁,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因"胃肠炎"予头孢曲松1.5 g/d[30 mg/(kg·d)],疗程6 d时发现胆囊结石,伴恶心、呕吐和腹痛,Murphy′s征阳性;停药18 d后胆囊结石消失。病例3,男,12岁,诊断"肾病综合征",因"胃肠炎?"给予头孢曲松2 g/d[40 mg/(kg·d)]联合甲硝唑抗感染、疗程2周,感染控制,但有中上腹压痛,停药3 d后发现胆囊结石;停药2个月后复查结石回声消失。
结论上述3例患儿出现胆囊结石时头孢曲松治疗剂量较低、结石出现早、临床表现相对重,可能与肾脏疾病患儿同时存在血液浓缩、高凝状态、肾功能不全或补充钙剂等高危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