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还是高校稳定的基础力量。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探索,从辅导员职业基础、辅导员工作方法和辅导员管理平台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建设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作;辅导员
高校是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素养的责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高校和学生的关系纽带,在引导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生日常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因此,想要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作用,维持高校校园稳定就需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但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并不容易,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基础、辅导员工作方法和辅导员管理平台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建设问题进行思考,希望可以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具效率。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
高校辅导员曾被定义为人品上的典范、学识上的导师、思想上的旗帜和生活上的益友。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想要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需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政治、科研和心理等方面的才能,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很好的处理管理学生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及时的通过知识传播途径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辅导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学生工作中开展有较强说服力的教育;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是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基础条件。辅导员只有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三,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合格,更需要优秀,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总结、思考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更要自觉运用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上升自己的理论高度,熟练掌握教育管理规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研究,构建自己的教育管理风格;第四,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具有较大的琐碎性,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一些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以宽广的心胸、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微笑面对学生。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因此想要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强生命力、强辐射和强渗透,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理念。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实际工作时,首先需要创新工作理念。高校学生变化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机械式的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创新工作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尊重每一位学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积极性,以保持、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抓住重点,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打破一贯的工作方法,持续不断的创新,以高效的完成服务工作。其中,关键的工作创新之一就是运用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是指一个高校特定的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很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学生价值观方面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园文化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渗透力和辐射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辅导员管理平台
高校辅导员搭建工作管理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还有利于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沟通,及时的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搭建高校辅导员管理平台需要辅导员积极发挥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有效利用课堂、网络媒介的作用。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积极发挥班级管理的模式。积极发挥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深层次的管理服务工作。高校班级管理模式需要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需要辅导员在班级选择优秀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品质,更要学习优秀、热心服务同学,具备奉献精神,同时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辅导员也要充分信任他们,为他们创造工作条件;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有效利用课堂和网络媒介的作用。在高校,辅导员可以积极承担一些如就业指导、形势政策类的课程教学,这样不仅传授了教学内容,还有利于辅导员在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内容。另外,网络作为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辅导员还可以依据互联网的发达度,多应用一些现代化的网络工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表各自的见解,解决学生的疑惑,对学生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式管理,更多的成为与学生之间共同的互动服务,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实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服务。高校辅导员应在坚实的职业基础上,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健全的管理平台开展高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守刚.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于南.专业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路径依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
[3]郑雪景.以学生为本 用真心育人——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J].成功教育, 2011.
作者简介:
王敏玲,烟台南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王蒲光,烟台南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创新。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作;辅导员
高校是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素养的责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高校和学生的关系纽带,在引导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生日常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因此,想要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作用,维持高校校园稳定就需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但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并不容易,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基础、辅导员工作方法和辅导员管理平台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建设问题进行思考,希望可以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具效率。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
高校辅导员曾被定义为人品上的典范、学识上的导师、思想上的旗帜和生活上的益友。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想要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需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改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政治、科研和心理等方面的才能,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高校辅导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很好的处理管理学生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及时的通过知识传播途径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辅导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学生工作中开展有较强说服力的教育;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是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基础条件。辅导员只有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三,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需要合格,更需要优秀,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总结、思考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更要自觉运用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上升自己的理论高度,熟练掌握教育管理规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研究,构建自己的教育管理风格;第四,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具有较大的琐碎性,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一些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以宽广的心胸、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微笑面对学生。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因此想要保证高校辅导员工作强生命力、强辐射和强渗透,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理念。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实际工作时,首先需要创新工作理念。高校学生变化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机械式的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创新工作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尊重每一位学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积极性,以保持、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抓住重点,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打破一贯的工作方法,持续不断的创新,以高效的完成服务工作。其中,关键的工作创新之一就是运用校园文化为载体的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是指一个高校特定的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很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学生价值观方面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园文化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渗透力和辐射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辅导员管理平台
高校辅导员搭建工作管理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还有利于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沟通,及时的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搭建高校辅导员管理平台需要辅导员积极发挥班级管理的模式和有效利用课堂、网络媒介的作用。
第一,高校辅导员需要积极发挥班级管理的模式。积极发挥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深层次的管理服务工作。高校班级管理模式需要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需要辅导员在班级选择优秀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品质,更要学习优秀、热心服务同学,具备奉献精神,同时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辅导员也要充分信任他们,为他们创造工作条件;第二,高校辅导员需要有效利用课堂和网络媒介的作用。在高校,辅导员可以积极承担一些如就业指导、形势政策类的课程教学,这样不仅传授了教学内容,还有利于辅导员在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内容。另外,网络作为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辅导员还可以依据互联网的发达度,多应用一些现代化的网络工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表各自的见解,解决学生的疑惑,对学生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式管理,更多的成为与学生之间共同的互动服务,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实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服务。高校辅导员应在坚实的职业基础上,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健全的管理平台开展高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守刚.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于南.专业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路径依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
[3]郑雪景.以学生为本 用真心育人——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J].成功教育, 2011.
作者简介:
王敏玲,烟台南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王蒲光,烟台南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