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只有将相对分散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了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一些实施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建构 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26-02
初中物理是一个是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构建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孤立地去学习一些分散的知识点,势必不可能全面、深刻、透彻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只有建构系统的物理的知识结构,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才能强化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经常以它为指导来检查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是提高当前物理教学质量所必需的。那么,应该如何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呢?本文将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初中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现象多、概念多,研究对象和问题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一定的联想、推理能力,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否则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地揭示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应用对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以图形的形式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要点的理解,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通过制作课件将这一规律的探究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再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当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当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然后总结出欧姆定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物理是一门由具体现象、抽象原理和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组成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学科内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组成了物理学科这一有机整体。因此,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物理思想方法、物理理论、实验的学习。针对初中物理,只有深入掌握物理知识、物理观念、科学方法这三类内容的有机联系,梳理清楚物理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学习物理的目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知识点,抓住知识点的共性和联系对其进行正确的归类分析,进而实现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以基础知识为着眼点,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发言交流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概括,形成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下一步绘制知识结构图奠定基础。教师要树立从中学物理知识整体高度的观点,高屋建瓴地来看待和重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每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概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顺应与同化过程,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教师要充分树立民主、平等意识,真正尊重与理解学生,通过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实现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等交流、讨论形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内容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学生讨论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掉下来?根据学生的说法,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因势利导地将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两者间的关系,并及时总结概括,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一步的知识建构。
归类整合知识,形成结构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概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将一些零散的、浅显的、片面的认知进行优化整理和加工,逐步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最终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内容中,在对大气压强的实验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有哪些?實验原理又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通过这些问题积极诱导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逐步深入的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形成知识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使学生关于大气压强存在的认知模式更加趋于完善和巩固。
初中物理知识千变万化但其原理和规律却是有章可循。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由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和原理的认知提升,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放手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物理现象的共性,进而优化整理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福星.促进初中物理核心概念建构教学设计的步骤[J].山东教育,2014,Z2:58-60
[2]唐凤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J].职业圈,2007,16:146-148
[3]叶成林.建构主义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2013,08:27-28
[4]杨林全.尊重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促进知识体系自主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改善初中物理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8:110
【关键词】建构 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26-02
初中物理是一个是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构建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孤立地去学习一些分散的知识点,势必不可能全面、深刻、透彻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只有建构系统的物理的知识结构,将分散的物理知识点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才能强化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并经常以它为指导来检查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是提高当前物理教学质量所必需的。那么,应该如何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呢?本文将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初中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现象多、概念多,研究对象和问题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一定的联想、推理能力,掌握一定的思想方法,否则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物理思想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地揭示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应用对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以图形的形式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要点的理解,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通过制作课件将这一规律的探究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再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当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当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然后总结出欧姆定律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深入钻研教材,挖掘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物理是一门由具体现象、抽象原理和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组成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学科内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组成了物理学科这一有机整体。因此,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物理思想方法、物理理论、实验的学习。针对初中物理,只有深入掌握物理知识、物理观念、科学方法这三类内容的有机联系,梳理清楚物理知识结构才能实现学习物理的目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知识点,抓住知识点的共性和联系对其进行正确的归类分析,进而实现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以基础知识为着眼点,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发言交流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概括,形成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下一步绘制知识结构图奠定基础。教师要树立从中学物理知识整体高度的观点,高屋建瓴地来看待和重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每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概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顺应与同化过程,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教师要充分树立民主、平等意识,真正尊重与理解学生,通过积极地交流与讨论实现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等交流、讨论形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内容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学生讨论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掉下来?根据学生的说法,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因势利导地将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两者间的关系,并及时总结概括,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一步的知识建构。
归类整合知识,形成结构体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概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将一些零散的、浅显的、片面的认知进行优化整理和加工,逐步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最终完善和丰富知识结构,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内容中,在对大气压强的实验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有哪些?實验原理又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通过这些问题积极诱导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逐步深入的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形成知识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使学生关于大气压强存在的认知模式更加趋于完善和巩固。
初中物理知识千变万化但其原理和规律却是有章可循。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由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和原理的认知提升,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放手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物理现象的共性,进而优化整理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福星.促进初中物理核心概念建构教学设计的步骤[J].山东教育,2014,Z2:58-60
[2]唐凤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J].职业圈,2007,16:146-148
[3]叶成林.建构主义与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2013,08:27-28
[4]杨林全.尊重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促进知识体系自主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改善初中物理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