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教育》内容丰富、事例鲜活,一直深深吸引着我们,成为北京教师手边不可缺少的一本学习资料,是北京教师们的朋友。我们从不同的栏目中既能了解北京甚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态;还能及时看到教育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特别是看到边远山区基层学校可喜的发展变化更是令人欣慰,那人、那事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熟悉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倍感亲切。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本受大家喜爱的刊物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他们为什么能组织并撰写出这样的好刊物、好作品?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我在记忆中检索,往事历历在目。
  清晰地记得,2015年3月19日,燕山向阳小学一间办公室里,《北京教育》的记者与我们团队的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刚刚结束的研究课,记者时而静静地倾听大家的发言,时而与大家一起交流……整整一天的研修活动结束了,在返回城里的路上,记者开始了专题采访:“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您为什么如此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您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哪里……”车子一摇一晃,停停走走,似乎一点都没影响记者的思路。当我们挥手告别时,月亮早已经爬上了天空。我心里默默地想,下校听课指导是我作为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一位记者写篇人物报道坐在办公室聊聊或者电话采访不就可以了吗?然而,她却随我们一起走进了边远地区学校,扎在一线教师中观察、交流、对话、思考。是走进基层,是调查研究,让记者获得了鲜活的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报道拥有了“现场感”。后来,《北京教育》发表了我的专访《人大代表的“教育心”》。这一日之行正是《北京教育》记者们常年深入基层、为一线教师服务的真实工作写照。
  2018年6月25日,同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天,北京教育杂志社在丰台五小举办“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我们来到会场时,《北京教育》的编辑们早已在会场忙碌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编王雪莉老师,为此次研修活动的设计多次与我和学校沟通,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带领团队真诚地为基层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确定了“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研修主题,并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开现场教学。现场作课的教师、专家及来自北京各区的一线教师交流互动,大家畅所欲言,收獲多多。
  多年来,《北京教育》陪伴并引领基层教师成长进步,助力基层学校发展。基层教师谈起自己的文章发表在《北京教育》时的愉悦神情,谈起在北京教育杂志社组织的研修活动中有所收获的幸福样子,正是一线教师对《北京教育》的认可。《北京教育》今天是教师的朋友,明天将继续陪伴教师成长。祝愿《北京教育》在未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其他文献
《红旗》杂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关怀、具体指导下创办的。早在1955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办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问题。这年3月,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决策在成都会议上被具体化。在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的正式决定,并定名为《红旗》。  当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毛
1925年8月,负责广东、广西及南洋等地建党工作和革命运动的中共广东区委,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五卅运动在广西梧州等地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派中共党员龙启炎等到梧州开展组建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活动。龙启炎利用担任《梧州民国日报》总编辑之便,开展革命宣传,开办劳工夜校,在工人、青年和妇女中進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声援省港大罢工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培养工人运动骨干。
龚育之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党史大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许多人习惯地称他“老龚”,很少有人称“龚部长”、“龚主任”。我也和大家一样,对他不称头衔,而称“老龚”。如今,老龚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翻阅他留下的《龚育之论中共党史》《龚育之党史论集》《龚育之文存》《党史札记》等著作,重温他的格言“人生要有追求。我追求科学,追求革命。科学是革命的力量,革命要根据于科学”,与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点,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也一步步得到升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
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  袁宝华从1949年6月调到东北工業部从事经济工作,一直是在自己的艰苦摸索中对经济工
董振堂曾是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一位高级将领,他有一匹大骡子,是他十分心爱的坐骑。1931年,董振堂率部在江西宁都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简称“红五军团”),他担任红五军团军团长。从此,董振堂那匹大骡子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的一匹“战马”,跟随他经历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广大指战员一起爬雪山、过草地。  董振堂平时对自己的那匹大骡子非常爱惜。行军时,他
瞿秋白,1899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走向没落的书香之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后,瞿秋白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斗争的考验锻炼中,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瞿秋白的革命生涯中,有很多值得追忆的历史关节点,参与中共六大,无疑是其政治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页。心向革命踏征程,临危受命  1917年初
攀枝花机场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开发建设之初,攀枝花老一辈领导者徐驰、李非平等在作攀枝花工业基地总体规划时,就考虑了攀枝花机场的布局并做了相应的工作。但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当时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建设钢铁基地,为了国家安危,为了准备打仗,早出铁早出钢。第二阶段,1984年西南民航局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对西南地区民用机场进行了统一规划,把攀枝花机场纳入到1
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圣彼得堡市档案馆里,静静地沉睡着一批20世纪30年代苏联肃反的死亡档案。在这批档案的名单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早期革命者张景曾。近年来,随着苏联档案逐步解密,张景曾被害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他坚定曲折的革命生涯、鲜为人知的历史贡献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共早期领导人引导他追求真理,介绍他入党  张景曾,又叫张景增,号向舆,曾用名张湛明,绰号张和尚。1898年10月,张景曾出生在河北省蠡
韩美林,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1936年生,山东济南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并在北京及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览。1980年在美国纽约、波士顿等21座城市举办展览:1989年在台北举办画展;1991年在加拿大举办画展;1992年至1994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度举办个人作品展览;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韩美林艺术展”。引起轰动。曾应美国劳伦斯艺术学院及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