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程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问题学习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方程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即先讲解例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总结出一般解题步骤,再让学生做课本作业,从作业看,当出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时,80%的学生会采用算术方法解答,只有当习题要求一定要用方程时,才用方程解答。通过分析了解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分析不熟练,不会找题里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二是学生觉得列方程解决问题书写繁琐,长长的书写过程往往让学生觉得厌烦。因此,他们宁可以解错题为代价,也不愿列方程求解。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将列方程解题方法与算术方法对比,区别开来,使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正向思维抓住未知数参加运算,建立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它的解题步骤是:(1)找出题中未知数,设未知数为x。(2)分析题中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检验,写答。而算术法是从问题出发,未知数不参与运算,经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列出算式,算出答案。
  二、教会学生正确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复杂题目的等量关系无从下手,不会主动写出等量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种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直接从题目叙述的事理中找出等量关系。
  (2)抓住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发现等量关系。
  (3)从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根据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寻找等量关系。如:长方形周长=(长 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等。
  (5)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寻找等量关系。如:部份数 部份数=总数、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每份数×份数=总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等。
  (6)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寻找等量关系。
  (7)从变量中找出不变量,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教会学生正确“设”应用题中的未知数为x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在解决含有间接条件的应用题中不会设未知数,看见问题问什么就设问题为x,不能正确列方程解答。如:五(一)班男生比女生多20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五(一)班一共有多少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设一共有x人,列方程3x-x=20,解得x=10,实际上这里求出的10人是女生的人数而不是全班总人数,在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有的学生不会设“1倍量”为x。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寻找应用题中的“1倍量”,设“1倍量”为x,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四、让学生在多种情景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 bc=d”的模型
  在练习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ax bc=d表示,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的数学模型。
  五、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和发展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找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1)桃子质量的7倍相当于梨的质量。(2)今年产量比去年多八分之一。(3)小明比小英矮5厘米。(4)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少十分之九。
  2.训练学生缩写习题,用文字或运算符号表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猎豹每小时跑110千米,比大象的2倍还多30千米,大象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缩成:比大象的2倍多30的数是110,把“的”改成“×”号,把“多”改成“ ”号,把“是”改成“=”号,则等量关系为:大象的速度×2 30=110,设大象的速度为x,列方程x×2 30=110,解得x=40。通过以上练习,学生能快速、正确地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要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要求学生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的良好习惯,
  4.进行一题多解的对比练习。通过让学生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体验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逐步让学生喜欢用方程解答,逐步建立代数的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熟练掌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逆向思维的实际问题中灵活选用方程解答,逐步使学生由算术法解答转向用方程解答的思维意识上的转变,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并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抽象的数学紧贴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营造
摘 要: 重视课前导入技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导入 技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新颖、巧妙的导言,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搞好数学工作,就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常言道: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数学课堂教学要优化,有个“度”的问题。“度”既是质和量的统一,又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度”的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