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点燃人性之光等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是藥神》于2018年6月30日开启全国分时段超前点映,收获票务平台评分9.7分的绝佳成绩。
  7月5日,《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口碑爆棚。无论作为喜剧作品,还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批判作品,这部电影都有诸多亮点。电影中有黑色的幽默,有沉重的写实;有荒诞,有温情。
  一边是众多买不起正规天价药的患者,一边是走私仿制药面临的风险,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小商贩在情与法的矛盾中会如何抉择?电影因触及与众人息息相关的医疗问题引发强烈关注。
  影片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芒。程勇被押往监狱,无数病友前来送行,相信程勇那时是坚定而满足的。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但他用自己的牢狱之灾换来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换来了社会对天价药的关注;曹斌作为一个正直的警察面临人性拷问时选择退出办案;黄毛为了掩护程勇,自己开车逃跑吸引警察,结果因车祸身亡。这些都是人性之光的体现。
  影片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程勇的原型陆勇是无锡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曾帮助数千名患者购买印度仿制药,2014年因“销售假药”等罪名被公诉,三百多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对其免予刑事处罚,2015年公诉机关撤诉,陆勇获释。
  多维解读
  ●角度一:平凡人物点燃人性之光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商贩从为了挣钱而走私,到为了给病友供药自己贴钱,甚至不惜坐牢的救赎之路。他被抓捕时没有反抗,被审判时没有辩驳,心里想的始终是那些吃不起药的患者,电影中的程勇可以算是一个英雄。这个故事是根据社会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中的陆勇也可算是一个英雄。在特定场合、情境下敢于站出来的人就是英雄。程勇用牢狱之灾换回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社会对天价药的关注,推动了国家医疗改革的步伐。他以一己微薄之力,给人们带来无穷力量,点燃了人性的光辉。
  ●角度二:教人辨恶,亦让人向善
  《我不是药神》的关键词是“良心”,这是一部寻找良心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通过对一位小人物良心的描写,巧妙地道出了这份“良心”之重。《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够赢得人们赞誉,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也不仅在于它拍摄技巧高超,更在于它敢于批判社会现实。好电影可以教人分辨恶、寻找恶的源头,也可以让人拥有向善的力量,这样的电影理应得到更多的掌声。
  ●角度三:法不外乎情,情融通于法
  法律是人制定的,有时难免有不完善之处,在面对具体事件时我们就要具体分析。程勇购买低价仿制药不合法,但在民众和检察官眼里,情理上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他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上千患者的生命。这体现的正是情与法之间的纠葛。法不外乎人情,当人们在黑暗与夹缝中努力自救时,我们仍旧可以读出法律中浓浓的人情味。
  生命奇迹:泰国洞穴大营救
  2018年7月10日傍晚,一辆载着最后一名获救人员的救护车驶入泰国清莱惠民医院时,等候在街道旁的人们鼓掌欢呼。至此,被困山洞18天的泰国少年足球队队员及教练共13人全部获救。
  6月23日,一名泰国足球教练带领12名少年前往当地国家森林公园的溶洞探险,因暴雨被困地下与外界失联,搜救行动随即展开。消息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洞潜专家和专业山洞救援队伍赶往泰缅边境的山林。两支中国民间救援队分别于6月29日和30日抵达救援现场,参与营救。
  一千多名救援人员进行了多日搜索后,于7月2日晚在距洞口约四千米处找到了被困人员。至7月10日,救援人员与时间、降雨赛跑,终于将全部被困人员救出。营救行动举世瞩目,堪称奇迹。
  救援行动总指挥宣告救援行动成功结束时说:“我们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世界救援的创举,是爱的力量,是国际社会给予这些孩子的无私大爱。”
  多维解读
  ●角度一:生命无价,创造奇迹
  泰国洞穴搜救行动牵动人心,引发全球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救援队参与搜救,这都是因为生命无价。失联者多是十几岁的孩子,教练也不过二十多岁,正是青春绽放的年纪,他们背后,是焦急等待的家人。他们的失联让人揪心。经过18天的救援,被困人员全部获救,堪称奇迹。这场搜救行动让人联想到2010年33名智利矿工受困井下两个多月,最终在国际社会通力协助下全部获救,谱写了生命奇迹。
  ●角度二:国际救援,大爱无疆
  这可能是一场史上最艰难的洞穴救援行动,这也是一场牵动着全世界人民心怀的救援行动。令人感动的是,我们在这场行动中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力量,中国救援队更是全程参与其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一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承诺,不论肤色不论民族,人命关天,生命胜过一切。这是史诗般的跨国救援,汇聚了全球项尖救援力量。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恰是人类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见证,也是人性温暖的彰显。
  ●角度三:科学营救。攻克难关
  被困的少年足球队队员及教练共13人全部获救,向世人展现了国际救援合作的强大力量。一场持续18天的生死营救,各国救援人员总计达上千人,被困人员最终获救不仅因为全世界的爱心、救援队的坚持,也包括各种科技手段、科学规划。国际协作、科学决策和科技的力量打赢了人类救援史上又一场救援战。这场救援行动虽已结束,至今仍荡气回肠。
  “文学扫地僧”宿管阿姨成“网红”
  7月12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阿姨汤杏芬一下成了网红,因为她用六年时间写出了两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这使得她的故事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榜,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最让汤阿姨惊喜的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已正式向她发出了邀请,希望吸收她这位基层的网络作者加入省网络作协。
  浙江省网络作协主席曹启文读了汤阿姨的小说片段后说:“一般认为,网络文学是属于年轻人的梦想文学。这位宿管阿姨也在网上写作,说明了网络文学大众化的草根性,普通百姓只要有文学情怀,都可以成为写作者,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文学和人生一样都在等待奇迹。一位宿管阿姨描写现实生活,还掌握了良好的小说叙事技巧,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可以鼓舞人们相信生活。”这是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夏烈对汤阿姨的评价。
  而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们来说,这个消息让他们颇为震惊。最近,几乎整个学校都在讨论藏在自己身边的这位“文学扫地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纷纷“恳求”汤阿姨留下。当然,汤阿姨也不含糊地表示,会继续留在学校当宿管,并要孜孜不倦地走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坚持自己的梦想。
  多维解读
  ●角度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业余作家”“学生眼中的宿管阿姨”……这位多重身份交织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管阿姨是幸福的。她热爱生活,相信生活,虽是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但对文学执着追求,并为之奋斗不息。她用了六年时间写出了自己的文学梦,赢得了幸福,赢得了成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朴素的话语又一次在汤阿姨身上得到了验证。
  ●角度二: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宿管阿姨写小说爆火可谓炸裂了舆论场。人们惊叹的不是一个宿管阿姨本职工作做得如何好,而是其以一个基层平凡劳动者的身份执着文学创作,撰写出两百万字的作品。可见,无论身份如何、地位如何、金钱多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最能打动人,也最能鼓舞人。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要做一个有梦想并执着追求梦想的人。
  ●角度三:文学带来诗意人生
  从“文学扫地僧”到网络作协会员,一个宿管阿姨用六年时间写出两百万字的小说,这是多么励志的故事!这件事让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农民诗人”余秀华、育儿嫂范雨素,她们年纪相仿,都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在苦闷之余都喜欢用书来慰藉灵魂。她们有着女性对生命的洞彻与敏感,以文字为武器对抗生活的凡俗与卑微。这就是她们的诗与远方,这就是她们的理想国。文学带给了她们诗意的人生。
  “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辞世:一个人照亮一片晴空
  2018年7月10日,“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于广东,1936年远赴越南创立瓷土公司,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凭着坚毅的精神及辛勤的耕耘,田家炳建起人造革制造厂,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成为业界翘楚。
  事业成功后,田家炳就开始了他的慈善事业。1982年,他创办田家炳基金会,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捐办社会公益事业,尤重教育,惠泽全国。全国34个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每建一所学校,他都尽量亲自去给学生打气。
  田家炳始终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数十年来跟人交谈,他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将80%的身家都用于慈善事业,尤其在教育领域,甚至变卖住所用以资助学校。他在全國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多维解读
  ●角度一:积德行善,用真心做慈善
  田家炳先生走了,但他将继续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照亮了慈善的天空。当前,拜金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有些人掉进了钱眼儿里,视金钱为万能,视道德为粪土,这只能导致自私、冷漠笼罩人心。作为大企业家、大富豪,几十年来,田家炳用金子般的真心经营慈善事业,赢得无数人的敬佩,这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我们要向田先生学习,用慈善、怜悯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角度二:捐资助学,致力教育事业
  在慈善捐助中,田家炳特别钟情教育事业。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一生,同时也感动了无数人以各自的方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捐赠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关键是“育品德”。
  ●角度三:淡泊明志,居功而不自傲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如何活着才是真正的幸福?田家炳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答案。田家炳把精神财富看得比物质财富更重,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把钱用出意义来。他把慈善看得比金钱重要,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这正是他精神富裕和高贵的体现。他不仅不追名逐利,反而把名利看得很淡。他说他不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名声太响了,就会华而不实,是个负担。田家炳为教育慷慨解囊而又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展现了他博大而谦逊的胸怀。
  (河北省南宫中学 张贵申供稿)
其他文献
我有过许多羞怯之事。  小学四年级,儿童节那天,中心学校召开讲用会,老师确定让我发言。集合在小树林里一片空旷地搭起的主席台下,因为头天晚上匆匆写就的发言稿,在头脑里似乎没有印象,思来想去什么都想不起来,哪里是逗号,哪里是句号,哪里的语气是重是轻一点都没有考虑。摸摸装在衣兜里的稿子。“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主持大会的老师刚刚宣布了会场纪律,拿出来熟悉一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硬着头皮等待。当主持人老师
生命中的苦,是不可避免的。  李白,得进长安,又被赐金放还;应邀人幕,又遭流放;最后病重而逝。  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又流落儋州;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人且如此,建筑呢?假使它们有生命。  承德避暑山庄,几经修建,最后还是摆脱不了被“冷落”的命运;天一阁,藏书历尽风雨保留下来,却逃不了被小偷洗劫的命运。  生命无常,命运无情。这似乎十分残酷。  但,并非如此。  李白,笼罩着盛唐
我认识圣地亚哥的时候,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当年那个追着他到处打鱼的“小孩儿”,如今已成了一支船队的核心人物。  他虽然老了,却并不影响出海。我常常和他一起去打鱼——当然是用我的船。他那条小船,大概一个浪过来就会被掀翻吧。每次出海前,他都会带来一桶干净的小金枪鱼做鱼饵。不知为何,穷困如他,竞一辈子没有用过市场上便宜的腐鱼。  他的年迈不仅不影响出海,更不影响吹牛。那天在海上,有条大鱼咬钩,我与它僵持了
每个人都是旅人,踽踽独行,向着前方的山顶前进。那里,白云悠悠,树木葱茏,可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我们遥远的梦想。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路上时而泥泞不堪,时而荆棘丛生;时而狂风暴雨,时而电闪雷鸣。许多声音还不时传来:回来,那里危险;回来,你会伤痕累累……  怎样才能到达山顶?必须学会无视。  学会无视,要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外界的压力。两千多年前,在郑国东门处,有一位先生怅然而
大雪弥漫,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一个完整的早晨了。   北风呢,就像永远也喂不熟的老母狗一样,谁现在喂它,现在就听谁的,一只跟着一只蹿出院门,“嗷嗷嗷”叫唤着一路跑去,围着村子叫,围着驴叫,朝着远处自己的回声叫,没了魂似的叫,和大雪撕扯成团似的叫,嗓子哑了也非要拼命地叫,瞎叫。呵斥它两句,就识相地停顿一下,还继续叫,匆匆忙忙里偷声大叫,这一声,下一声,一下一下,往每一个人的心窝里戳,短,快,狠,
对我们来说,梦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上学起我们就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该如何让梦想成真?关于这个问题,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公式:目标 坚持=梦想成真!  曾读过一本书,书中这样写道: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里。可是在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成功。可莱文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走出了沙漠。原来,这里的人不认识
“凡事都要有规矩。”这是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的规矩不但多,而且执行起来非常严。早上起来,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摆得整整齐齐,那是我们兄妹必须完成的作业。否则,她就会说,你看看,哪里伸得下去脚呢?不单是自己家里,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母亲的要求也一样高。碎石纸屑、杂草苔藓、鸡鸭粪便,等等,母亲都要求我们及时清理。否则,她又会说,你自己出门碍脚摔了跤或是踩到脏的东西,怎么办?何况还有邻居和客人来往
因对自己的迷恋,美少年那喀索斯丢掉了自己的生命,化作河边的一朵水仙,可谓画地为牢,顾影自怜。  何为自怜?自怜,是对自己的溺爱与放纵。韩愈在《原毁》中有言:“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明明仅有微薄的善举、简易的艺能,便沾沾自喜起来,自我怜惜,不愿再沉下心来学习思考。怜爱,本是人性中极为朴实美好的情感,但是过分的自我怜爱却会使人昏昏然沉浸在自我感动自我满足中,完全忘却人真正的价值。自怜像是一把高足椅
那天,鹃子约我上街去找空余的房屋,她说想开个画室,卖一些朝鲜画,也可以自己画一些画,既当工作室,又当店铺。  我们俩一面扒着关闭的玻璃门一个店面一个店面地看,一面在嘀咕。忽然,鹃子拉了我一下,转身快步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我环顾四周,只见一个男人在朝我们这里走来,九龙街的老总——张董,我正想跟他打招呼,让他关照鹃子,租个店面给点儿优惠,可是鹃子怎么匆忙走掉了?  等我跟鹃子坐在二楼临窗的小茶室里喝大红
巍峨连绵的武夷山脉,似一扇摩天蔽日巨幅画屏,虎踞雄峙,绵亘于闽赣之间。画屏北展衔于信江。近水处,层峦积翠薄雾微茫,三峰并立瀑流争豗。山不高而峻美,谷不深而清幽。赤石乱阵荡浴冰溪,茏苁碧茂烟岫相珍。据载山上尝有一湖,方九百亩,荷红映日叶绿田田,朝晖夕阴氤氲浩渺。东晋龚氏蓄鹅湖中,曲岸残阳翮翥云飞,故名鹅湖山。  鹅湖胜域东控两浙西引长江,南扼八闽北连赣皖,水陆冲要八省通衢。溯江径入三清,顺流遥望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