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教育史,是一部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百家争鸣史。各个教育流派群雄并起,争芳斗艳。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出形形色色的火花。在这纷乱交错之时,一些意志坚定的教育家,为挽救民族危亡,始终坚持教育救国,在时代的裹挟中奋勇前行。傅斯年无疑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傅斯年(1896——1950),1926年回国后便投身教育事业,提倡教育救国,改革高校中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傅斯年坚持大学是学术研究中心,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和品德教育;学生必须发奋学习,品学兼优,立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他时刻维护师生利益,是师生爱戴的好老师、好校长。本论文采用文献法和历史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以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的教育业绩为重点,坚持客观实际原则,通过广泛搜集、查阅文献,分析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阐释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思想的内涵,最后总结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思想的特色,结合我国大学师生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总体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核心概念的界定。正文第一部分: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个人方面来说,求学经历使傅斯年逐渐从传统走向自由。家庭方面来说,傅斯年的祖父和母亲对他要求甚严,培养了傅斯年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社会方面来说,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一些权贵昏庸腐朽,把高校当作升官发财的场所,对大学进步造成了不良影响。在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傅斯年决定一改高校发展风气,推动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正文第二部分:主要以傅斯年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教师管理措施入手,分析傅斯年大学教师管理思想。傅斯年通过严格教师聘用标准,重视教师学术研究,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待遇、合理运用科研经费提高教师质量。正文第三部分:主要从傅斯年对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学生管理措施入手,分析傅斯年大学学生管理思想。傅斯年通过严格考试筛选学生,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思想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人才。正文第四部分:用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的特色,为当今大学师生管理提供借鉴。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键,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学术创新是大学发展的硬道理;性品教育是大学发展的软实力。研究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思想不仅能丰富对傅斯年的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民国教育发展的认识。坚持古为今用,傅斯年大学师生管理的政策对当今大学师生管理仍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