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2和49.65t/hm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2/hm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2/hm2。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针对高中生物教材遗传学内容抽象、复杂以及缺少操作性实验的现象,将巴氏小体作为教学素材引入中学教学中,借助大学实验室平台及遗传学实验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在中学开设巴氏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已多见于各种期刊、著作。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但大多集中于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综述,有关全面的、系统的企
收集、整理全国1900-2009年110年逐月站点历史降水量资料,采取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台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部分明显不连续的站点序列进行了均一化调整和订正。
运用观察、摄像解析方法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在归纳总结19届、20届冬奥会的技术攻关与服务中形成的技术反馈报告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该运动项目在助滑、出台、空中及落
中国旅游科学的发展应该文理兼容、雅俗共赏、理论与实践并重。吸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营养,在事物人三维和谐中共创旅游管理新范式,促进多种品质旅游产品的开发
以建成的贵阳市筑城广场为例,分析了筑城广场"竹文化"地域特色、"筑韵"主题雕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代表性,试图探讨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如何选取重点景观文化元素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过程,"教一学二考三"课程教学范式是师生之间隐性知识传播和整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析隐性知识传播与整合和"教一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衣海青,刘训理重金属污染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人们已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土壤有
通过比较《Biology Lab Manual B》和国内两套教材中"DNA粗提取"实验设计,为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