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kk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心理测验法、资料分析法、岗位分析法、现场感受法、场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和经验交流法等七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 教学方法
  
  高校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课程,对教学方法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仍然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严重削弱了教学效果,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就业指导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在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中,基于课程体系及教学规律,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总结出心理测验法、资料分析法、岗位分析法、现场感受法、场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和经验交流法等七种教学方法。
  
  一、心理测验法
  
  在就业指导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心理测验,能够使学生得到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根据自身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自我培训和指导,并制定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努力目标,促使自己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职业理想。[1]
  常用的心理测验有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的内容是认知行为,通常包括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测评的内容包括气质、性格、兴趣、态度、价值观、动机等非认知因素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中,注重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倾向等。因此,应主要采用性格测验、能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和价值观测验。
  
  二、资料分析法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是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如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我们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通过查阅报纸杂志、上互联网搜索信息等方式,收集有关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资料,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发表,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就业前景及求职概率。教师在教学过程注意适时引导、总结和评价,确保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证明,资料分析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其更深刻地认识了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并从中锻炼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岗位分析法
  
  岗位分析法的主要做法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志愿岗位性质、特点、要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自身就业上岗的竞争能力。我们针对大部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都有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意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学语文教师岗位分析”专题学习,要求学生分析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可能面对怎样的岗位压力、要成功上岗有哪些程序和途径、应该采取哪些可行的具体措施提升自身素质等。经过学习和分析,学生明白了要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具备做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从而更加清楚要从哪一方面加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能力,更加清楚如何实现自己的岗位志愿。如该专业2007届学生叶某,根据我们的岗位分析专题学习,确定了求职的步骤和努力方向,夯实专业基础,取得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证书等,并努力学习微格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强化自己的试讲和说课能力。2007年6月我市某重点中学招聘语文教师时,以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二名、试讲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竞聘成功。
  
  四、现场感受法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较好地了解、掌握就业理论和就业数据,而对就业压力缺乏感性的认知,从而出现部分学生就业紧迫感不强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就业指导课中,强调采用现场感受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就业压力,感受就业现实,增强其就业紧迫感。[2]例如,每逢我市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举行招聘会,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到现场去亲自体验就业压力,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能脱颖而出吗?我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应从哪些方面做起?通过这些思考,往往能促使学生对就业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下定决心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又如,我们组织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到我市市委宣传部、报社、电视台、电台等部门进行现场考察,使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触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加深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和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
  
  五、场景模拟法
  
  针对就业指导课参与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场景模拟法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就业技能、技巧。我们组织模拟应聘,对学生应聘时的仪容仪态、语言应对等多方面进行训练。部分学生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学生则进行评判打分。教师通过综合观察、及时引导,适时加以总结;对学生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其自信,特别是对个别胆小或不善言辞的学生应课后交换意见,单独辅导,使其应聘技巧更加娴熟,以增加其应聘成功率。我们还邀请专家对部分取得公务员考试面试资格的学生开展特训,模拟进行公务员面试,从着装、发型、对答、举止等方面给予指导。从学生面试成功率来看,这一做法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六、案例讨论法
  
  采用案例讨论法教学,重点是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在实施案例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时,一要注意选择典型的案例,二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笔者在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曾采用中央电视台“青春中国主题宣传周”活动中《道德观察——大学生就业篇》播放过的典型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就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大学生应如何树立创业意识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要求他们在课后总结出自己在阅读案例、准备发言、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经验交流法
  
  我们经常邀请优秀校友到我们课堂上,通过讲座、座谈、问答等形式介绍他们的经验,直接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谈自己择业的经历,谈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每年我们都会邀请上一年毕业的优秀校友给同一专业的师弟、师妹们讲述其本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业前后的感受,等等。例如,我们邀请2002届的毕业生张某给学生们讲自己考研失败后,毫不气馁,调整方向,最终在公务员考试中考上省委办公厅的经历;请2006届毕业生李某讲在基层农村任村长助理的挂职锻炼的经历等。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曾经生活在身边的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能够帮助应届毕业生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就业指导课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把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适当地运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钱鹏程.对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194-195.
  [2]邱绍雄.谈谈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2):55-57.
  [3]陈桂萍.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法研究与探讨[J].考试周刊,2007,(36):137-138.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分析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表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从对实习教师的建议、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建议、其他方面的建议等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关键词: 实习教师 师生互动策略 建议    高师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未来和现实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教师,这样的人才只能通过创新的教师职前教育模式培养。教育实习是教师职业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
2016年东莞市场先扬后抑,成交面积高位回落房产政策:全国房地产政策前松后紧,东莞首次实行限购政策住宅供应:商品住宅供应量面积864.2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40%,虎门镇年供应
摘要: 通过高校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保密工作的内容、保密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及保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提出了对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高校 保密 思考    高校保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利益。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应对和解决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辅导员要想很好地去帮助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上时常出现不稳定状态的大学生,就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引导.本文通过对思政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
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是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最初被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后来发现该药物还具有促进生长、营养重分配的作用,故被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禽生产
摘要: 教育部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带给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关注并研究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素质 培养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