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
其他文献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
桑火尧桑火尧,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艺术硕士。主要展览:2010年索卡艺术中心"这里有光—杭州当代艺术展";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平均养殖密度3.1kg/m^3)下,用5种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分别以A~E组表示)的饲料,投喂体质量(6.2±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每个
以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耐寒品系(♂,耐低温)与云南大头鲤(Cyprinus pellegnini pellegnini Tchang)(♀,不耐低温)的杂交F2为研究对象,研究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