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匿性高血压(MH)是临床高血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现象,Pickering等[1]2002年首先提出的,是指诊室内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135/85 mm Hg的现象。隐匿性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可引起左室肥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管损伤的标志[2]。
其他文献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组织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的局部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 .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人群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1]。WHO调查每年全球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2002年卫生部组织人群营
肿瘤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复杂病理网络系统。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在健康组织中大多无明显表达,主要在胚胎组织和成人
目的:测定老年人房性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探讨老年人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自发老年房性早搏患者48例(提前率>40%、20%~40%、<20%各17、15、
目的:测定经大肠癌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方法:分离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进行体外诱导,获取DC,以流式细胞